时区:Asia/Shanghai
S13-3 |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3(19日上午,214)@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2024年05月19日 08:00~12: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14 会议主席:张艳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启元/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孔少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38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0:53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3.13 大气活性氮来源演化和环境效应(主持人:刘诚,黄昕) | ||||
08:00 | 08:15 | 15 | 1942 |
面向降碳减污的超光谱精准遥感刘诚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08:15 | 08:30 | 15 | 1934 |
气溶胶组分演变对城市区域卫星NO2反演的影响研究朱雷 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
|
08:30 | 08:45 | 15 | 1940 |
中国氮沉降空间分布对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响应刘明旭 研究员/北京大学
|
08:45 | 08:55 | 10 | 1956 |
不同气态亚硝酸(HONO)潜在来源对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浓度影响的模拟评估张静唯 副教授/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
08:55 | 09:00 | 5 | 1959 |
施肥后土壤活性氮气体排放对二次污染的影响任传华 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
|
09:00 | 09:05 | 5 | 1947 |
青藏高原活性氮低估对臭氧化学模拟的影响王渐舒 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
|
09:05 | 09:10 | 5 | 1955 |
基于飞艇观测的热浪加剧臭氧污染的垂直见解周雪钰 博士研究生/Nanjing University
|
09:10 | 09:15 | 5 | 1952 |
华北平原硝酸盐生成机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污染防控的启示孙悦 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
|
专题 13.13 大气活性氮来源演化和环境效应(主持人:叶春翔,肖红伟) | ||||
09:15 | 09:30 | 15 | 1938 |
青岛气溶胶碳氮来源肖红伟 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
09:30 | 09:45 | 15 | 1943 |
海南气溶胶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的时空差异罗笠 教授/海南大学
|
09:45 | 10:00 | 15 | 1939 | |
10:00 | 10:05 | 5 | 1944 |
京津冀郊区大气氨溯源彭凌云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10:05 | 10:10 | 5 | 1953 |
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颗粒物硝酸盐的来源和形成特征:三年在线观测的启示张记胜 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
|
10:10 | 10:15 | 5 | 1948 |
北京秋季霾事件中相对湿度驱动的夜间HONO生成机制宣慧颖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0:15 | 10:20 | 5 | 1950 |
长江三角洲夏季农村站点HONO收支及其对大气氧化性的影响韩宝彬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专题 13.13 大气活性氮来源演化和环境效应(主持人:盖鑫磊,张艳利) | ||||
10:20 | 10:35 | 15 | 1935 |
大气气溶胶和液滴中有机氮组分的高分辨率气溶胶质谱解析盖鑫磊 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0:35 | 10:50 | 15 | 1936 |
有机过氧化物与亚硝酸多相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黄柳斌 研究员/山东大学
|
10:50 | 11:05 | 15 | 1937 |
华北农村地区大气典型活性氮物种的演变规律及环境效应刘鹏飞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1:05 | 11:15 | 10 | 1957 |
城市大气HONO的非均相光化学生成及反应机制研究刘江平 副教授/昆明理工大学
|
11:15 | 11:20 | 5 | 1945 |
N2O5的非均相来源及转化刘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1:20 | 11:25 | 5 | 1951 |
新鲜和干枯生物质燃烧对中国西北部乌鲁木齐PM2.5中含氮有机物的不同影响马艺嘉 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
|
11:25 | 11:30 | 5 | 1954 |
上海市区冬季高时间分辨率PM2.5样品中胺的来源与大气过程研究桂琳 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
专题 13.13 大气活性氮来源演化和环境效应(主持人:薛丽坤,任延刚) | ||||
11:30 | 11:45 | 15 | 1941 |
雾炮车运行影响道路环境有机氮气溶胶及PM2.5形成的机制研究徐宇 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
11:45 | 12:00 | 15 | 1933 |
特邀报告
|
12:00 | 12:05 | 5 | 1960 |
典型沿海城市大气含氮有机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房丽 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
|
12:05 | 12:10 | 5 | 1958 |
大气HONO检测技术对比研究及干扰因素的分析王扬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2:10 | 12:15 | 5 | 1949 |
可控条件下大气NO和NO2检测分析仪器的比对研究黄炫铭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2:15 | 12:20 | 5 | 1946 |
Increasing OH tied to increasing NOx in the Mt. Everest张冲 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
|
S13-4 |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4(19日上午,220)@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2024年05月19日 08:00~12: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20 会议主席:张艳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启元/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孔少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38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0:53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3.4 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主持人:李坤,贾龙) | ||||
08:00 | 08:15 | 15 | 1979 |
不饱和烯烃氧化形成SOA过程的研究佟胜睿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08:15 | 08:30 | 15 | 1982 |
SO2对萜烯化合物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影响叶建淮 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
|
08:30 | 08:45 | 15 | 1980 |
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模拟:从烟雾箱到空气质量模式姜建惠 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
|
08:45 | 09:00 | 15 | 1977 |
珠三角城市边界层生物源和人为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研究周声圳 副教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09:00 | 09:10 | 10 | 1994 |
NOx控制与PM2.5生成的非线性响应关系: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李俊玲 副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09:10 | 09:20 | 10 | 1992 |
城市气团影响下下风向地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过程蔡明甫 副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09:20 | 09:30 | 10 | 1985 |
离线FIGAERO-CIMS方法在测量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子组成中的应用蔡靖 讲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09:30 | 09:35 | 5 | 1997 |
Cl原子与3-丁烯-1-醇反应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评估摘氢反应路径的相对重要性范慈慈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09:35 | 09:40 | 5 | 1999 |
柠檬烯有机硝酸酯的模拟研究郭庆皓 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
09:40 | 09:45 | 5 | 1993 |
湿清除过程对北京城市有机气溶胶中含硫和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张春燕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09:45 | 09:50 | 5 | 1990 |
基于无人机的深圳近地层大气VOCs垂直分布研究王碧璇 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
|
09:50 | 09:55 | 5 | 1984 |
上海市冬季静稳天气下有机气溶胶的分子组成特征与化学过程聂呈羽 硕士研究生/复旦大学
|
专题 13.4 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主持人:赵德峰,叶建淮) | ||||
09:55 | 10:10 | 15 | 1978 |
水在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和演变中的关键作用贾龙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10:10 | 10:25 | 15 | 1981 |
大气化学过程酚类二次有机气溶胶化学和毒性演化李春林 研究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25 | 10:40 | 15 | 1976 |
基质辅助电离质谱法检测有机气溶胶颗粒表面的过氧化物覃意茗 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
10:40 | 10:55 | 15 | 1983 |
复合污染条件下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研究陈天增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0:55 | 11:05 | 10 | 1998 |
多种环境因素对甲苯SOA生成的复合影响刘仕杰 副研究员/山东建筑大学
|
11:05 | 11:15 | 10 | 1989 |
无机-有机混合气溶胶中有机过氧化物与二氧化硫非均相反应动力学与机理研究姚敏 讲师/兰州交通大学
|
11:15 | 11:20 | 5 | 1988 |
城市地区有机气溶胶的分子组成和来源识别冯婷婷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11:20 | 11:25 | 5 | 1986 |
夜间大气NO3自由基与O3协同氧化抑制天然源低挥发性有机物的生成臧寒 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
|
11:25 | 11:30 | 5 | 1995 |
海洋和陆地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非线性影响陈晓文 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
11:30 | 11:35 | 5 | 1996 |
青岛沿海郊区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成机制杨燕军 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
|
11:35 | 11:40 | 5 | 1987 |
生物质燃烧二次有机气溶胶对人体肺上皮细胞毒性探索周芳 硕士研究生/上海大学
|
11:40 | 11:45 | 5 | 1991 |
2016~2021年秋冬季邯郸市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对比马心怡 硕士研究生/河北工程大学
|
S13-5 |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7、专题13.11(19日下午,214)@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2024年05月19日 13:00~18: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14 会议主席:张艳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启元/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孔少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38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0:53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3.7 大气新粒子形成与生长(主持人:蒋靖坤,郭松) | ||||
13:00 | 13:10 | 15 | 2046 |
大气多组分成核的计算与动力学模拟姜帅 副教授/南开大学
|
13:10 | 13:25 | 15 | 2043 |
新粒子生成事件中粒子非稳态荷电的模拟研究李晨曦 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
13:25 | 13:40 | 15 | 2040 | |
13:40 | 13:55 | 15 | 2042 |
醛酮类有机物大气反应驱动的新粒子形成研究王春雨 副教授/巢湖学院
|
13:55 | 14:05 | 10 | 2051 |
硫酸-二甲胺(-二羧酸)团簇的增长机制及理化性质研究徐正宁 博士后/浙江大学
|
14:05 | 14:15 | 10 | 2048 |
CI-Orbitrap超高质量分辨率质谱的开发及其在大气中的应用李丹丹 博士后/清华大学
|
14:15 | 14:20 | 5 | 2053 |
基于SFCPC对3-10 nm颗粒物吸湿特性及其化学组分的研究张科炜 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
|
14:20 | 14:25 | 5 | 2055 |
海洋大气中碘含氧酸参与的成核机制与动力学张镕洁 博士研究生/大连理工大学
|
14:25 | 14:30 | 5 | 2059 |
碘酸浓度特征及其对城市3nm以下颗粒物生长的贡献张莹 博士研究生/Nanjing University
|
14:30 | 14:35 | 5 | 2050 |
基于地基遥感观测的新粒子生成事件识别前景研究张莹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戴刘新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专题 13.7 大气新粒子形成与生长(主持人:王琳、聂玮) | ||||
14:35 | 14:50 | 15 | 2045 |
新粒子生成的物理过程、机制及影响赵素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14:50 | 15:05 | 15 | 2047 |
高山大气新粒子生成及对云凝结核的影响朱玉姣 副研究员/山东大学
|
15:05 | 15:20 | 15 | 2041 |
北京大气低温新粒子生长特征和机制研究李晓晓 副研究员/武汉大学
|
15:20 | 15:35 | 15 | 2044 |
高凝并损失下大气新粒子的存活概率蔡润龙 副教授/复旦大学
|
15:35 | 15:45 | 10 | 2052 |
午前下沉气流增强北京近地新粒子生成表象强度沈毅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15:45 | 15:55 | 10 | 2058 | |
15:55 | 16:00 | 5 | 2057 |
华东地区大气中高浓度的三纳米以下的气溶胶颗粒物来源陈良多 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
|
16:00 | 16:05 | 5 | 2049 |
北京大气新粒子生长后期无机盐的贡献李雨阳 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
|
16:05 | 16:10 | 5 | 2054 |
长三角西部地区春季大气含氧有机物的分子特征,来源及形成机制殷俊超 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
|
16:10 | 16:15 | 5 | 2056 |
华北平原典型环境中大气新粒子生成事件特征分析乜艳秋 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
专题 13.11 海洋气溶胶(主持人:杜林,王玉珏) | ||||
16:15 | 16:30 | 15 | 2063 |
自然气溶胶与ENSO之间的相互作用杨洋 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6:30 | 16:45 | 15 | 2060 |
近海海洋气溶胶的组分、来源和形成过程研究进展黄侃 研究员/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16:45 | 17:00 | 15 | 2061 |
西北太平洋海洋气溶胶吸湿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洪娟 副教授/暨南大学
|
17:00 | 17:10 | 10 | 2068 |
用吸湿性方法获得海洋飞沫气溶胶粒径分布徐威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17:10 | 17:15 | 5 | 2066 |
东南沿海大气新粒子生成及其散射吸湿增长特征李玲鋆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17:15 | 17:20 | 5 | 2071 |
船舶源棕碳气溶胶及其辐射效应研究孙亦旸 硕士研究生/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
专题 13.11 海洋气溶胶(主持人:黄汝锦,李建龙) | ||||
17:20 | 17:35 | 15 | 2062 |
大气氯酸和高氯酸的的存在谭羽俊/中山大学
|
17:35 | 17:50 | 15 | 2064 |
活性卤素化学的大气环境影响:与海盐气溶胶相关的卤素活化与循环过程李沁怡 教授/山东大学
|
17:50 | 18:00 | 10 | 2065 |
南方沿海城市海雾过程中气溶胶羟甲基磺酸盐(HMS)形成机制及环境影响研究周杨 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
18:00 | 18:05 | 5 | 2070 |
海岸和海洋大气中不同氧化态硫的气-粒同步观测新发现颜乐 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
18:05 | 18:10 | 5 | 2067 |
海水温度对全氟烷基酸(PFAAs)在海盐气溶胶中富集行为的影响刘心语 硕士研究生/复旦大学
|
18:10 | 18:15 | 5 | 2069 |
渤海气溶胶中溶解态金属和水溶性离子沉降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蔺栩 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
S13-6 |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9、专题13.5(19日下午,220)@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2024年05月19日 13:00~18: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20 会议主席:张艳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启元/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孔少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38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0:53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3.9 大气污染跨境输送转移(主持人:林金泰,王旌旭) | ||||
13:00 | 13:15 | 15 | 2097 |
臭氧重污染事件的气象特征、区域输送、未来预测和气候影响杨洋 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3:15 | 13:30 | 15 | 2098 |
1990–2020年北半球国家城市和非城市地表臭氧污染的差异不断缩小韩函 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
|
13:30 | 13:40 | 10 | 2102 |
全球对流层及我国地表臭氧变化趋势卢骁 副教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13:40 | 13:50 | 10 | 2109 |
亚洲沙尘的长程传输和海上回流增强了中国东部生物可利用气溶胶铁的溶解王郭臣 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
|
13:50 | 14:00 | 10 | 2101 |
区域大气氮循环的数值模拟:现状及其对未来排放控制策略的响应沈傲 博士后/中山大学
|
14:00 | 14:05 | 5 | 2106 |
北上台风对华北平原秋季霾污染的影响林浩贤 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
|
14:05 | 14:10 | 5 | 2107 |
邯郸市大气PM2.5时空分布及季节性潜在源分析纪晓腾 硕士研究生/河北工程大学
|
专题 13.9 大气污染跨境输送转移(主持人:张宏亮,胡京南,卢骁) | ||||
14:10 | 14:25 | 15 | 2096 |
华南滨海核电密集地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变异机制与跨省输运初探林武辉 教授/集美大学
|
14:25 | 14:40 | 15 | 2099 |
中日韩跨境细颗粒物污染、人口暴露量和过早死亡的相互贡献:一个基于双重视角和跨学科方法的研究刘建政 副教授/厦门大学
|
14:40 | 14:50 | 10 | 2103 |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驱动的PM2.5污染及受到的健康影响王旌旭 讲师/中国海洋大学
|
14:50 | 15:00 | 10 | 2104 |
基于物质流视角的全球关键原材料贸易隐含碳流动格局演变分析汤林彬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15:00 | 15:10 | 10 | 2108 |
全球大气颗粒物污染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因果关联研究耿心怡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15:10 | 15:15 | 5 | 2100 |
我国北方粮食和肉类产品南运对我国人群大气污染和健康风险的影响王佳欣 博士研究生/兰州大学
|
15:15 | 15:20 | 5 | 2105 |
我国省际行业贸易间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性的评估与识别牛乐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专题 13.5 有机气溶胶化学与光学特性(主持人:黄汝锦,王格慧) | ||||
15:20 | 15:35 | 15 | 2080 |
氨气对大气水溶性有机物气固分配过程及SOA光学特性的影响王格慧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
15:35 | 15:50 | 15 | 2082 |
我国典型站点有机气溶胶组成及其对颗粒物光学特性的影响孙业乐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15:50 | 16:05 | 15 | 2081 |
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的分子组成及光学特性改变静尚 研究员/北京大学
|
16:05 | 16:15 | 10 | 2095 |
典型沿海地区大气有机气溶胶的化学和光学特征及其来源研究闫才青 教授/山东大学
|
16:15 | 16:25 | 10 | 2094 |
光老化过程中大气颗粒物氧化电位增加的机理研究:氧化毒性化合物的转化和生成陈庆彩 教授/陕西科技大学
|
16:25 | 16:35 | 10 | 2091 |
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液相生成:从内陆到海洋大气王玉珏 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
16:35 | 16:45 | 10 | 2089 |
大气污染压力介导细菌气溶胶群落组装和致病性研究申芳霞 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6:45 | 16:55 | 10 | 2090 |
混合动力汽车尾气的二次气溶胶生成特征杜卓菲 讲师/天津理工大学
|
专题 13.5 有机气溶胶化学与光学特性(主持人:郭松,毕新慧) | ||||
16:55 | 17:10 | 15 | 2084 |
云中有机物的液相生成过程及光学性质毕新慧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17:10 | 17:25 | 15 | 2083 |
大气黑碳和有机颗粒的微物理特性:观测、模拟和影响李卫军 研究员/浙江大学
|
17:25 | 17:40 | 15 | 2085 |
典型排放源全挥发性有机物的指纹识别与毒性效应李庆 教授/复旦大学
|
17:40 | 17:50 | 10 | 2093 |
基于流动管反应器探究芳香烃高含氧产物生成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贡献程曦 博士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7:50 | 18:00 | 10 | 2088 |
气相色谱-轨道阱质谱在有机气溶胶化学组分分析中的应用王婷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18:00 | 18:05 | 5 | 2086 |
基于典型发色团进行机器学习预测棕碳气溶胶的光学特性王瑛 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
|
18:05 | 18:10 | 5 | 2087 |
结合机器学习和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研究城市地区棕色碳吸光来源及其分子组成特征蔡义宇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18:10 | 18:15 | 5 | 2092 |
我国典型农用机械尾气一次排放与二次老化颗粒物中棕碳的吸光特性万馨仪 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