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酸浓度特征及其对城市3nm以下颗粒物生长的贡献
编号:205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1:19:54 浏览:87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4: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5]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7、专题13.11(19日下午,214)

暂无文件

摘要
新粒子形成(NPF)对超细颗粒物(UFP)数浓度有重要贡献,并由此对人类健康和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根据在北京及南京对HIOx和H2SO4的测量,探究了HIOx对城市环境中UFP数浓度的贡献。HIO3季节变化展现为夏高冬低,且在两个站点的变化趋势都比H2SO4明显。HIO3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和O3浓度相似,均在正午左右达到最大值。HIO2浓度与HIO3具有相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但总体上比HIO3低一个数量级。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内陆碘物种的来源可能是海洋和陆地的混合来源。虽然在城市地区HIO3对颗粒物生长速率(GR)的平均贡献不超过10%,但NPF发生时HIO3使3nm以下颗粒物的存活概率(SP)提高了约40%,这表明HIO3是污染城市地区UFP的重要贡献者。
关键词
碘酸,新粒子生成,存活概率
报告人
张莹
博士研究生 Nanjing University

稿件作者
张莹 Nanjing University
何旭成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李杜子添 Nanjing University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