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滨海核电密集地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变异机制与跨省输运初探
编号:209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2:27:05 浏览:862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4: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6]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9、专题13.5(19日下午,220)

暂无文件

摘要
滨海核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从能源端为碳减排做出重大贡献。华南地区是我国滨海核电最密集的地区,核电机组占全国总量49%。核安全是核电积极有序发展的前提。大气作为核电气态流出物响应最快速的途径,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是核安全保障的关键指标,是国际辐射监测网络的核心参数。基于我国华南地区的广东(大亚湾)、广西(防城港)、福建(福清和宁德)的四个滨海核电站周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高频率、长时间的连续观测数据,本研究从年际、季节、昼夜和小时不同尺度系统解析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的变异特征,精细化地讨论短时间尺度上的降雨事件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变异的调控机制,以及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跨省输运机制。本研究不仅可以为核设施运行监测过程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可疑”数据甄别提供重要参考,而且可以为核事故状态下放射性核素的大气跨界迁移扩散与核应急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对于保障滨海核电密集地区核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气传输,核污染,滨海核电,东亚季风,太阳黑子,潮汐
报告人
林武辉
教授 集美大学

稿件作者
林武辉 集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