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老化过程中大气颗粒物氧化电位增加的机理研究:氧化毒性化合物的转化和生成
编号:209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2:24:58 浏览:77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颗粒物(PM)在大气中经历各种老化过程会改变其毒性。然而,毒性变化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在分子水平和电子水平上证明了光老化后大气颗粒物氧化电位(OP)的增加可归因于二次氧化活性化合物的产生。光老化后平均OP增加约30%,其中不可萃取物(NEM)增加多,其次是水溶性物(WSM)。NEM在光老化过程中可产生含氧官能团和二次持久性自由基,是活性氧(ROS)生产的重要前体。对于WSM来说,低氧化HULIS向高氧化HULIS的转化是OP增加的主要原因,醌、硝基酚和含N杂环是转化过程中产生的OP贡献者。其中,醌是主要的二次氧化活性化合物,硝基酚类化合物和含氮杂环化合物起到类似催化剂作用,促进新转化的高氧化性HULIS中氧化活性化合物和ROS的产生。
关键词
氧化潜势,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发色团,活性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