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Asia/Shanghai
S13-1 |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6、专题13.12(18日下午,214)@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2024年05月18日 13:00~18: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14 会议主席:张艳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启元/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孔少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38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0:53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3.6 气候-植被-大气化学交互作用(主持人:乐旭,张艳利) | ||||
13:00 | 13:15 | 15 | 1888 |
人为影响下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与减排覃章才 教授/中山大学
|
13:15 | 13:30 | 15 | 1886 | |
13:30 | 13:45 | 15 | 1887 |
春季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南方地区空气质量及区域气候的影响邢莉 副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
|
13:45 | 13:55 | 10 | 1895 |
全球增暖1.5°C/2°C背景下野火排放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田晨光 博士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3:55 | 14:00 | 5 | 1892 |
基于悬浮箱-单颗粒质谱技术的叶片沉降颗粒物尺寸与成分快速表征方法陈德乐 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
|
14:00 | 14:05 | 5 | 1898 |
主导2001-2020年全球湿地甲烷排放时空变化的因子胡怡晗 硕士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专题 13.6 气候-植被-大气化学交互作用(主持人:覃章才) | ||||
14:05 | 14:20 | 15 | 1890 |
大气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来源与大气化学过程研究徐宇 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
14:20 | 14:35 | 15 | 1889 |
臭氧污染对区域粮食安全风险评估及未来预测裴杰 助理教授/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
14:35 | 14:45 | 10 | 1897 |
全球FLUXNET站点总初级生产力变率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研究周浩 讲师/国防科技大学
|
14:45 | 14:55 | 10 | 1896 |
全球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变化驱动因子研究蹇东南 讲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14:55 | 15:05 | 10 | 1894 |
基于多种臭氧植被损伤方案的臭氧-植被耦合对我国空气质量和气象的模拟研究曹嘉晨 博士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5:05 | 15:10 | 5 | 1891 |
气溶胶气象反馈对中国大豆潜力产量的影响王昕妍/南京大学
|
15:10 | 15:15 | 5 | 1893 |
干燥和弱酸性气溶胶条件约束有机硫酸酯形成的现场证据阳婷 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专题 13.12 吸光气溶胶理化特性及环境效应(主持人:彭剑飞,王建栋) | ||||
15:15 | 15:30 | 15 | 1900 |
液-液相分离削弱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吸收李卫军 研究员/浙江大学
|
15:30 | 15:45 | 15 | 1899 |
黑碳微物理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光学效应彭剑飞 教授/南开大学
|
15:45 | 15:55 | 10 | 1915 |
南京大气黑碳颗粒物化学组成在线观测张运江 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5:55 | 16:05 | 10 | 1904 |
污染物输送对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理化性质的影响王佳萍 高级工程师/南京大学
|
16:05 | 16:15 | 10 | 1913 |
我国农村民用固体燃料燃烧的单颗粒排放特征研究张银晓 讲师/山东航空学院
|
16:15 | 16:25 | 10 | 1908 |
大气黑碳颗粒的老化机制和光吸收增强王园园 博士后/浙江大学
|
16:25 | 16:30 | 5 | 1906 |
基于气溶胶解析模型的黑碳混合态稳态研究张周旸 博士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6:30 | 16:35 | 5 | 1907 |
用二维分段模型模拟黑碳的稳定混合态林齐颢 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
|
16:35 | 16:40 | 5 | 1905 |
中国西部兰州河谷中不同环境条件下气溶胶的组成、来源和潜在源区:地形剖面观测祁少锋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专题 13.12 吸光气溶胶理化特性及环境效应(主持人:程远,田鹏飞) | ||||
16:40 | 16:55 | 15 | 1903 |
东北寒区棕色碳的表征与溯源程远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
16:55 | 17:10 | 15 | 1901 | |
17:10 | 17:25 | 15 | 1902 |
黑碳混合态理论模型构建与应用王建栋 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7:25 | 17:35 | 10 | 1909 |
黑碳颗粒在跨界输送中其结构的塌陷和包裹层组分的变化张剑 讲师/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17:35 | 17:45 | 10 | 1910 |
中国地区棕碳气溶胶的光学吸收模拟和直接辐射效应估算徐露露 特别研究助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17:45 | 17:55 | 10 | 1916 |
量化棕色碳吸收性质时消除沙尘影响的新方法汤晨光 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17:55 | 18:00 | 5 | 1914 |
青岛沿海郊区大气类腐殖质化合物的光学特性及金属对其的影响研究孟庆鹏 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
18:00 | 18:05 | 5 | 1912 |
基于星-地观测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空间-时间代表性是怎样的?陈丽 硕士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
18:05 | 18:10 | 5 | 1911 |
全球气溶胶光学性质年际变化特征及其辐射效应崔晨 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S13-2 |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专题13.2(18日下午,220)@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2024年05月18日 13:00~18: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20 会议主席:张艳利/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启元/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孔少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38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0:53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3.1 大气气溶胶化学机制(主持人:韩冲,刘永春) | ||||
13:00 | 13:15 | 15 | 1848 |
界面反应与大气氧化性马庆鑫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3:15 | 13:30 | 15 | 1846 |
高氧化性SOA成因探讨刘久萌 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
13:30 | 13:40 | 10 | 1851 |
全球贸易中隐含的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及对北极地区环境和气候效应的影响黄韬 教授/兰州大学
|
13:40 | 13:50 | 10 | 1856 |
大气颗粒态汞光还原机制研究韩德明 副研究员/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
13:50 | 14:00 | 10 | 1849 |
大气颗粒物对过氧自由基的摄取作用及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周俊 副教授/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
|
14:00 | 14:10 | 10 | 1862 |
碳酸根自由基:大气硫酸盐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刘阳养 博士后/复旦大学
|
14:10 | 14:15 | 5 | 1852 |
NOx和SO2在Na2CO3表面的协同氧化作用——高效活化O2曹青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4:15 | 14:20 | 5 | 1861 |
二次硝酸盐气相生成途径中主导因素及影响效应研究卫昱婷 博士研究生/南开大学
|
14:20 | 14:25 | 5 | 1854 |
海盐气溶胶中离子强度对臭氧和二氧化硫多相氧化速率的影响于宸 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14:25 | 14:30 | 5 | 1857 |
青岛沿海郊区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来源及粒径变化对氧化潜势的影响研究李瑞玉 硕士研究生/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
专题 13.1 大气气溶胶化学机制(主持人:楚碧武,刘腾宇) | ||||
14:30 | 14:45 | 15 | 1847 |
湿度和混合对单萜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影响李坤 教授/山东大学
|
14:45 | 15:00 | 15 | 1845 |
餐饮排放二次有机气溶胶与二氧化硫非均相反应过程王舜瑶 副研究员/上海大学
|
15:00 | 15:10 | 10 | 1853 |
厦门市大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 及潜在生态风险胡恭任 教授/华侨大学
|
15:10 | 15:20 | 10 | 1855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杭州市夏秋季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转化机制张飞 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
|
15:20 | 15:30 | 10 | 1859 |
基于大气SO2氧化的动力学比较模型的开发、验证与推广WangTao 博士后/复旦大学
|
15:30 | 15:35 | 5 | 1863 |
氯的光活化及其在硫酸盐气溶胶形成中的催化作用曹轶群 博士研究生/生态中心
|
15:35 | 15:40 | 5 | 1858 |
无机离子、有机碳及微观结构对黑碳吸湿性影响的研究苏展宇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15:40 | 15:45 | 5 | 1850 |
基于气溶胶光镊的单颗粒水平 SO2-NO2非均相反应研究张凯琪 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
|
15:45 | 15:50 | 5 | 1860 |
热浪对长三角西部地区甲基乙二醛的影响及来源解析刘昊宇 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
15:50 | 16:00 | 10 | 休息 | |
专题 13.2 碳气溶胶性质和效应(主持人:刘丹彤,王丽娜) | ||||
16:00 | 16:15 | 15 | 1871 |
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左旋葡聚糖释放机制和参数化孔少飞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6:15 | 16:30 | 15 | 1872 |
华山山顶及地面地区大气气溶胶化学组成 及粒径分布特征李建军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16:30 | 16:40 | 10 | 1875 |
广州市臭氧污染对含氧有机物单颗粒混合状态的影响成春雷 副研究员/暨南大学
|
16:40 | 16:50 | 10 | 1883 |
不同形态黑碳气溶胶(char和soot)的来源、吸光特征和辐射强迫差异研究于鸣媛 讲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6:50 | 17:00 | 10 | 1880 |
野火烟雾袭城时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气粒分配行为梁雨桐 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
17:00 | 17:10 | 10 | 1879 |
野火气溶胶对北极气候的影响钟奇瑞 助理教授/北京大学
|
17:10 | 17:20 | 10 | 1881 |
印度新德里高污染期间PM2.5的组成特征和来源解析张宁 博士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专题 13.2 碳气溶胶性质和效应(主持人:武云飞,孔少飞) | ||||
17:20 | 17:35 | 15 | 1870 |
碳气溶胶的光学与健康效应王丽娜 研究员/复旦大学
|
17:35 | 17:40 | 5 | 1882 |
中国典型区域水溶性棕碳的光学特性:基于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的认识陈海彪 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
|
17:40 | 17:45 | 5 | 1874 |
不同来源有机气溶胶对棕碳的光吸收贡献赵文慧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17:45 | 17:50 | 5 | 1873 |
杭州秋季气溶胶分粒径有效密度特性及驱动因素宋瑶 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
|
17:50 | 17:55 | 5 | 1876 |
青藏高原家庭燃料燃烧排放典型棕碳吸光分子的特性研究张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17:55 | 18:00 | 5 | 1878 |
基于CPMA-SP2对黑碳混合态测定研究李征宇 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18:00 | 18:05 | 5 | 1877 |
西安市冬季PM2.5中类腐殖质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刘佳文 硕士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