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季霾事件中相对湿度驱动的夜间HONO生成机制
编号:194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56:10 浏览:90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大气亚硝酸(HONO)是大气羟基自由基(OH)的关键前体物,对大气化学和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秋季在北京城区开展了大气综合观测。在AtChem2-MCM中额外添加了七条HONO生成途径,其中机动车排放因子(1.23%)和夜间地面NO2非均相反应摄取系数(8.25 × 10-6)由观测数据计算得到,该模拟结果严重低估了夜间的HONO浓度,尤其在霾污染中。于是基于观测和模拟结果建立了夜间NO2非均相反应增强因子与RH的函数关系,将其纳入参数化方案后,模型很好地再现了HONO变化趋势与浓度水平。HONO的主要来源在夜间是NO2在地面的非均相反应(85.5%),白天是NO与OH的均相反应(40.7%)。白天HONO光解是OH最重要的初级来源,贡献高达80.1%,在静稳天气下,使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增加,霾污染加剧。
稿件作者
宣慧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马庆鑫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