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有机物的液相生成过程及光学性质
编号:208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2:24:37 浏览:804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6: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6]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9、专题13.5(19日下午,220)

暂无文件

摘要
云中液相过程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重要途径,深入认识云中有机物的生成过程及光学性质对准确评估SOA的环境气候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天井山采集了云水和PM2.5样品,使用电喷雾电离(ESI-)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表征了其分子组成。结果表明,云中有机分子以CHON为主(>60%),高于在PM2.5中的比例;且夜间云水含更多的CHON。使用线性差异判断筛选出云中液相二次有机物的特征分子包括二硝基酚类、硝基酚类和二羧酸类等,38%的特征分子挥发性较低,因而可以贡献SOA的生成。利用随机森林识别出云中13种分子(包括C9H10N2O5, C8H8N2O5, C16H18N2O6等)可能是棕色碳的重要贡献者。本研究的结果可为理解大气中有机物的云中过程及其环境气候效应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云化学,液相化学,有机物,棕色碳,非靶向分析
报告人
毕新慧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孙伟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郭子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张国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毕新慧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王新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