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条件下大气NO和NO2检测分析仪器的比对研究
编号:194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56:11 浏览:114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2: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3(19日上午,214)

暂无文件

摘要
氮氧化物(NOx=NO+NO2)是调节地球大气氧化性组成的关键活性气体,其中NO2光解是近地面臭氧生成的唯一来源,而即使低浓度NO(~100 pptv)也会显著影响大气中OH自由基的浓度。然而大气NO和NO2的精确测量还存在一些挑战,这也可能是目前模型拟合大气自由基浓度与观测结果无法闭合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大气NO和NO2的主流检测分析技术包括钼转化-化学发光法(MCL)、蓝光光解转化-化学发光法(BLC-PCL)、腔衰荡光谱法(CRDS)、腔增强吸收光法(CEAS)等。国外一些团队通过外场和烟雾箱可控条件下同步观测的方式发现不同技术对NO和NO2检测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然而我国相关的比对研究工作还未开展。本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00 m3的室外烟雾箱,通过开展可控条件下单一因素和复杂体系光氧化实验的比对研究,解析相对湿度、臭氧、有机硝酸酯等对不同NO和NO2检测分析技术的响应干扰问题,探讨可能的技术优化途径,实现大气NO和NO2的精确化测量,为我国大气污染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关键词
氮氧化物,检测仪器,比对研究,100m3烟雾箱
报告人
黄炫铭
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稿件作者
黄炫铭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贺晓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童金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韩宝彬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倪世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何志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钟雪莲 山东大学 环境研究院
周家成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秦敏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胡仁志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薛丽坤 山东大学 环境研究院
任延刚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牟玉静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