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气中碘含氧酸参与的成核机制与动力学
编号:205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1:19:52 浏览:94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4: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5]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7、专题13.11(19日下午,214)

暂无文件

摘要
碘含氧酸是海洋大气中重要的新型成核前体物,但目前对于碘含氧酸参与的成核机制了解甚微。本研究利用量化计算结合ACDC的方法,首先揭示了碘酸(HIO3)-亚碘酸(HIO2)二元成核机制。发现HIO2卤键形成能力强,且与HIO3相互作用时表现碱性,导致HIO3-HIO2成核速率高。基于对机制的理解,又考虑到硫含氧酸(硫酸(SA),甲磺酸(MSA))与碘含氧酸在海洋大气中普遍共存,推断出SA和MSA可能与HIO3-HIO2发生多元成核。因此,进一步探究了SA-MSA-HIO3-HIO2四元成核机制。发现在常见海洋大气条件下,SA-HIO3-HIO2三元成核是主导机制,MSA由于浓度低于SA,很少参与团簇生长路径。相比传统的SA-氨气成核,SA-HIO3-HIO2三元成核速率可提升10-10000倍,且已得到CLOUD实验验证。该研究为可靠评估全球大气颗粒物数量及颗粒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支撑。
关键词
碘含氧酸,硫酸,成核,量子化学计算,大气颗粒物
报告人
张镕洁
博士研究生 大连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张镕洁 大连理工大学
谢宏彬 大连理工大学
马芳芳 大连理工大学
何旭成 University of Helsinki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