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基遥感观测的新粒子生成事件识别前景研究
编号:205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1:19:50 浏览:81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新粒子生成事件是大气环境中低挥发性物质“气粒转换”产生新的颗粒物的过程,对大气气溶胶数浓度有着重要贡献。尽管采用纳米级颗粒物数浓度观测以及在线化学反应观测等手段的新粒子生成的研究已较多,但基于遥感手段的新粒子生成事件识别仍十分少见。本研究从新粒子生成和清除机制出发,基于2022年北京1-3月扫描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观测,对比遥感观测反演的气态前体物和气溶胶浓度信息,发展利用遥感指示指标表征新粒子生成事件的方法,提取北京地区新粒子生成指标的阈值,基于地基遥感识别新粒子生成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新粒子生成事件与地基遥感观测获得的大气柱SO2和以HCHO为代表的低挥发性有机气体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而NO2在生成阶段的贡献相对低。在典型新粒子生成事件发生的时期,SO2和HCHO的成核指标显著大于非新粒子生成天,阈值分别为5×10-5和1×10-4。可以认为,当遥感指标超过阈值时,则有相应的新粒子生成事件发生,而低于阈值时,新粒子生成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对比可作为细颗粒物汇项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和表面积谱参数,总体表面积谱能更准确的表征新粒子被碰并收集的程度。但由于气溶胶表面积谱反演条件严格,因此获取数据量大幅降低。本方法的发展有望在未来应用于卫星观测,捕捉观测稀少区域的新粒子生成事件。
关键词
新粒子生成事件;遥感;气态前体物;气溶胶表面积谱
稿件作者
戴刘新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莹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李正强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