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典型环境中大气新粒子生成事件特征分析
编号:205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1:19:53 浏览:106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在泰山(高山)、青岛(沿海)和东营(城区)三类典型大气环境中,东营城区NPF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泰山、青岛,发生频率的差异主要受气团来源的影响。在CS相对较高的东营城区,新粒子生成过程更强,表明东营城区可能存在高浓度的前体物来源;新粒子增长速率在青岛和东营相当,在泰山最低。较低的RH、较高的SO2和Ox浓度是三种环境中NPF事件发生的共同特征。在泰山和青岛,Ox与GR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而在东营Ox与FR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夜间积累的VOCs在日间的光化学反应显著促进了东营城区大气新粒子的生成和增长,其中OVOCs和F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NPF事件的潜在气候效应较大,而NPF事件对PM2.5质量浓度贡献的不确定性随污染加重而增大。
关键词
新粒子生成;PM2.5;华北平原;高山;沿海;石油开采
稿件作者
乜艳秋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朱玉娇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薛丽坤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