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炮车运行影响道路环境有机氮气溶胶及PM2.5形成的机制研究
编号:194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55:47 浏览:1002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3(19日上午,214)

暂无文件

摘要
大气中的细颗粒物是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传统的洒水车(地面洒水)可以很好地控制车辆产生的道路扬尘,而新开发的雾炮车可将水雾喷射到几十米的高空中,水滴直径小至5微米,可清除几十米范围内的灰尘,因此,其道路除尘效率更高,在各大城市被广泛用于除尘抑霾,但其实际环境影响未经科学评估。本研究从分子层面比较了模拟雾炮车和传统洒水车运行路段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差异。结果表明雾炮车确实比传统的地面喷水除尘车的除尘效果突出,但是雾炮车喷洒水雾可显著促进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尤其是气溶胶有机硝酸盐形成,导致道路环境大气PM2.5水平不降反增。研究结果揭示了近年来兴起的雾炮除尘存在的优缺点,可能为规范中国雾炮车的运行提供管理策略。
关键词
有机氮、,分子组成、,气溶胶液态水,大气细颗粒物,形成机制
报告人
徐宇
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

稿件作者
徐宇 上海交通大学
肖化云 上海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