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Asia/Shanghai
S16-2 |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3(19日上午,401)@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2024年05月19日 08:00~12: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401 会议主席:殷宗军/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吉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罗根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13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1:52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6.3 古生物、古地理和古环境演变的油气资源效应 | ||||
召集人:王华建、程斌、罗情勇、杨升宇、兰蕾、许汇源 | ||||
08:00 | 08:15 | 15 | 2828 |
黄陵和雪峰隆起周缘牛蹄塘组差异热演化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沈传波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08:15 | 08:25 | 10 | 2837 |
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显微组分分类、成因及演化吴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08:25 | 08:33 | 8 | 2845 |
塔里木盆地上寒武统SPICE事件的检出及其与特殊油气藏的成因联系王浩哲 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08:33 | 08:41 | 8 | 2840 |
利用C7轻烃氢同位素判识轻质/凝析油的母源沉积环境—以塔里木盆地为例邓晗宇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08:41 | 08:49 | 8 | 2833 |
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古水系结构定量描述及其形成与演化模式王诺宇 硕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08:49 | 08:57 | 8 | 2831 |
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期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地质意义吴淳 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
|
08:57 | 09:05 | 8 | 2836 |
草莓状黄铁矿粒度分布揭示威远地区奥陶纪-志留纪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演变籍士超 博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
|
09:05 | 09:13 | 8 | 2844 |
干酪根中稀土元素的来源:海水还是孔隙水?赵冠宇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09:13 | 09:23 | 10 | 2846 |
米仓山下古生界页岩古环境对可压裂性的控制机理李得路 副教授/西安科技大学
|
09:23 | 09:31 | 8 | 2843 |
基于槽—台背景下的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宋毅 硕士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09:31 | 09:46 | 15 | 2830 |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古地理演化及全含气系统形成李勇 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09:46 | 09:54 | 8 | 2839 |
浅湖相煤系烃源岩评价及生气潜力: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武文杰 硕士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09:54 | 10:04 | 10 | 2832 |
铀对烃源岩中有机质裂解的影响—以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为例徐建兵 助理研究员/东华理工大学
|
10:04 | 10:14 | 10 | 茶歇 | |
10:14 | 10:24 | 10 | 2826 |
早侏罗世大洋缺氧事件(T-OAE)对湖泊系统营养元素循环的驱动作用荆振华 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10:24 | 10:32 | 8 | 2835 |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烃源岩评价王逸兴 硕士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
|
10:32 | 10:42 | 10 | 2849 |
苏北盆地古新世陆相沉积对晚古新世全球降温事件的响应刘飏 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
|
10:42 | 10:50 | 8 | 2847 |
溱潼凹陷古近系阜二段缺氧透光事件以及对页岩油的勘探启示黄谦 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0:50 | 10:58 | 8 | 2841 |
东海陆架盆地丽水-椒江凹陷古新世古生态与烃源岩发育模式何家豪 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0:58 | 11:08 | 10 | 2834 |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中陆源高等植物分子标志物特征——古植被、古气候及油气地球化学意义程熊 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1:08 | 11:23 | 15 | 2848 |
陆相页岩有机孔隙发育特征及效应韩辉 教授/西南石油大学
|
11:23 | 11:33 | 10 | 2829 |
陆相页岩含油性与轻烃散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党伟 教授/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1:33 | 11:43 | 10 | 2827 |
渤海海域古近系湖相生屑混积岩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潘文静 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11:43 | 11:51 | 8 | 2838 |
基于岩相组合的油气赋存差异特征研究 ——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房贤旭 硕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11:51 | 11:59 | 8 | 2842 |
琼东南盆地上渐新统–下中新统海相页岩中陆源有机质的富集及定量评价张自鸣 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S16-3 |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3、专题16.1、专题16.4(19日下午,B2鹭江厅VIP3)@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2024年05月19日 13:00~18: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B2鹭江厅V I P3 会议主席:殷宗军/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吉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罗根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13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1:52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6.3 古生物、古地理和古环境演变的油气资源效应 | ||||
召集人:王华建、程斌、罗情勇、杨升宇、兰蕾、许汇源 | ||||
13:00 | 13:08 | 8 | 2861 |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生物气源岩地化特征司威 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3:08 | 13:18 | 10 | 2867 |
云南腾冲地区热液烃类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许汇源 副研究员/中国石化石勘院
|
13:18 | 13:28 | 10 | 2864 |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轻质/凝析油的来源、演化与成藏程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13:28 | 13:38 | 10 | 2868 |
寒武系油气系统的“亚洲现象”王华建 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专题 16.1 非传统同位素示踪古环境演变:测试、原理与应用 | ||||
召集人:卫炜、魏广祎、程猛 | ||||
13:38 | 13:46 | 8 | 2780 |
低铷含量地质样品的高精度铷同位素分析方法张雅琦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3:46 | 13:54 | 8 | 2779 |
冷水柳珊瑚镁同位素与钙化速率效应曾治惟 博士研究生/同济大学
|
13:54 | 14:02 | 8 | 2772 |
现代海洋碳酸盐中还原态铀的加入对铀稳定同位素应用的指示袁彦 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
|
14:02 | 14:10 | 8 | 2778 |
中元古代海洋记录的钡同位素特征李杏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4:10 | 14:18 | 8 | 2776 |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蓟县系(1.6-1.4Ga)的碳、氧、锶同位素及其地质意义谭聪 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14:18 | 14:26 | 8 | 2774 |
利用Ba-O-S同位素示踪盖帽碳酸盐岩中的重晶石成因陈婷婷 博士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4:26 | 14:34 | 8 | 2769 |
寒武纪第三阶南华盆地水体的氧化还原演化历史及其控制机制研究张洪杰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14:34 | 14:42 | 8 | 2777 |
晚寒武世SPICE事件期间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赵正福 博士后/北京大学
|
14:42 | 14:50 | 8 | 2775 |
Ba同位素示踪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扬子地区海洋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化宋亚芳 博士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4:50 | 14:58 | 8 | 2771 |
碳酸盐岩Li同位素对F-F生物灭绝事件的制约王洋洋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4:58 | 15:06 | 8 | 2770 | |
15:06 | 15:14 | 8 | 2773 |
石盐和白云岩镁同位素记录揭示过去20亿年地表镁循环过程夏芝广 博士后/成都理工大学
|
15:14 | 15:24 | 10 | 茶歇 | |
专题 16.4 青藏高原隆升和环境变化:记录与模拟 | ||||
召集人:张飞、杨一博、张冉 | ||||
15:24 | 15:38 | 14 | 2882 |
白垩纪中期青藏高原隆升与全球变暖对亚洲气候影响模拟研究张健 副研究员/北京大学
|
15:38 | 15:47 | 9 | 2881 | |
15:47 | 15:56 | 9 | 2883 |
约束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剥蚀历史张世杰 讲师/河南师范大学
|
15:56 | 16:05 | 9 | 2880 |
河湖相沉积物碳酸盐组成轨道尺度变率揭示8Ma亚洲风尘活动增强严忠义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16:05 | 16:14 | 9 | 2876 |
生物标志物H-GDGTs记录的西宁盆地晚中新世隆升事件陈炽皓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16:14 | 16:28 | 14 | 2870 |
青藏高原隆升与晚新生代大陆剥蚀风化李石磊 研究员/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6:28 | 16:37 | 9 | 2872 |
青藏高原古近纪棕榈科的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高毅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16:37 | 16:46 | 9 | 2879 |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地表三极升温的模拟: CESM和iCESM孙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16:46 | 16:55 | 9 | 2871 |
柴达木盆地中中新世气候转型期锂同位素记录李素/兰州大学
|
16:55 | 17:04 | 9 | 2878 |
新生代宁南盆地物源变迁特征及其对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过程的约束赵晓辰 副教授/西安科技大学
|
17:04 | 17:18 | 14 | 2875 |
黄河上游蒸发岩源锂及其温度依赖的同位素季节变化苟龙飞/长安大学;任嘉园 硕士研究生/长安大学
|
17:18 | 17:27 | 9 | 2877 |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主要隆升起始于中新世:来自孟加拉湾海洋沉积记录的证据宋泽华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7:27 | 17:36 | 9 | 2874 |
云南腾冲地区花岗岩风化过程中砷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控制因素夏子寒 博士研究生/长安大学
|
17:36 | 17:45 | 9 | 2869 |
基于水化学对白龙江流域岩石风化探究陆和平 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学
|
S16-4 |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5、专题16.7、专题16.9(19日下午,B2鹭江厅VIP4)@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2024年05月19日 13:00~18: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B2鹭江厅V I P4 会议主席:殷宗军/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吉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罗根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13 发布时间:2024-05-15 16:31:52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16.5 动物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 | ||||
召集人:曾晗、杨宇宁、李洛阳、贠浩、杨犇 | ||||
13:00 | 13:10 | 10 | 2900 |
重建动物生命之树李远宁 教授/山东大学
|
13:10 | 13:20 | 10 | 2901 |
寒武纪黑色页岩中的特化海绵及其适应性演化贠浩 副教授/西北大学
|
13:20 | 13:28 | 8 | 2898 |
清江生物群中斗篷海绵的形态分类研究吴来源 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
|
13:28 | 13:38 | 10 | 2899 |
寒武纪软体动物矿化贝壳“从0到1”起源与辐射演化李洛阳 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
13:38 | 13:46 | 8 | 2888 |
埃迪卡拉末期管状化石(生物)辐射率比寒武纪早期高刘雄 博士研究生/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3:46 | 13:54 | 8 | 2897 |
EBSD分析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具壳化石研究中的应用王新杰 硕士研究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13:54 | 14:02 | 8 | 2887 |
寒武纪宽川铺生物群中具细胞分化的球状藻类化石陈栎蓉 博士研究生/贵州大学
|
14:02 | 14:10 | 8 | 2892 |
现代龙介虫钙质石灰管微细结构研究辛春梅 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
14:10 | 14:20 | 10 | 2885 |
节肢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与展望曾晗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4:20 | 14:30 | 10 | 2895 | |
14:30 | 14:40 | 10 | 2893 |
寒武纪节肢动物Chuandianella ovata的动态发育刘聪 博士后/西北大学
|
14:40 | 14:48 | 8 | 2884 |
寒武纪清江生物群中吐卓虫科新属种形态及古地理分布研究马嘉欣 博士研究生/西北大学
|
14:48 | 14:56 | 8 | 2886 |
寒武纪微小节肢动物对有颚类早期演化的启示刘瑶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4:56 | 15:04 | 8 | 2891 |
寒武纪澄江动物群赫尔梅蒂虫类新种朱玉妍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5:04 | 15:14 | 10 | 2890 |
华北板块寒武系鳞海林檎揭示海蕾空间分布和早期演化王德智 博士后/贵州大学
|
15:14 | 15:24 | 10 | 2896 |
宏观演化中生物复杂性和系统发育的研究李一濛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5:24 | 15:32 | 8 | 2889 |
贵州丹寨南皋地区寒武纪凯里动物群的群落组成和生态空间初探张培 硕士研究生/贵州大学
|
15:32 | 15:40 | 8 | 2894 |
贵州寒武纪第三期三叶虫组合序列及对比孙智新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5:40 | 15:50 | 10 | 茶歇 | |
专题 16.7 亚洲内陆不同时间尺度古气候和古生态变化的微体视角 | ||||
召集人:赵永涛、曹现勇、方伊曼、李芙蓉、马春梅、王雪莲、苗运法 | ||||
15:50 | 16:05 | 15 | 2919 |
地理扩散帮助植物维持气候黏性王玥 副教授/中山大学
|
16:05 | 16:13 | 8 | 2917 |
花粉传播与沉积模型在天山北坡的适用性评估方伊曼 博士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16:13 | 16:21 | 8 | 2913 |
河西走廊中段2019-2022年空气孢粉组合特征 及影响因素蓝小玉 行政人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16:21 | 16:29 | 8 | 2921 | |
16:29 | 16:37 | 8 | 2920 |
末次冰盛期以来基于孢粉定量重建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进展梁琛 讲师/河北地质大学
|
16:37 | 16:45 | 8 | 2916 | |
16:45 | 16:53 | 8 | 2914 |
一种新的微体炭屑自动统计方法邹亚国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16:53 | 17:01 | 8 | 2918 |
亚洲中部干旱区过去2500年降水定量重建与火活动演化丁国强 博士后/兰州大学
|
17:01 | 17:09 | 8 | 2915 |
基于炭屑的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火历史重建王怡璇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专题 16.9 地史时期植物起源、演化与环境 | ||||
召集人:万明礼、薛进庄、冯卓 | ||||
17:09 | 17:24 | 15 | 2943 |
安徽广德市新杭镇泥盆纪化石森林的演化及其生活环境何学智 副研究员/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
17:24 | 17:34 | 10 | 2947 |
“植物庞贝城”中树蕨植物的多样性李丹丹 特别科研助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7:34 | 17:44 | 10 | 2945 |
New record of a gymnospermous fossil wood from the Lower Shihhotse Formation (Permian) in southeastern Shanxi, North China蒋凯歌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17:44 | 17:54 | 10 | 2944 |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木炭化石的发现及其古生态意义XiaYangyang 博士研究生/香港大学
|
17:54 | 18:04 | 10 | 2946 |
新生代特提斯海沿岸区域气候演变及驱动因素孟江波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