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相组合的油气赋存差异特征研究 ——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
编号:283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8:23 浏览:88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4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2]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3(19日上午,401)

暂无文件

摘要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扇体与深洼区泥页岩之间发育砂泥过渡带,多岩相组合条件下的油气资源潜力不清。综合利用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多温阶热解等手段,对东营北带不同岩相组合的油气赋存差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在砂砾岩扇体与泥页岩混源沉积控制下,发育了灰质半深湖、长英质半深湖、扇端、扇中前缘、扇中辫状水道间、扇中辫状水道等6种沉积微相。半深湖、扇端、扇中前缘中岩相组合的油气赋存主要受无机组分、纹层状沉积构造控制;扇中发育的岩相组合的油气赋存主要受孔隙结构、砂体厚度控制。根据源储结构关系、不同岩相组合砂泥配置关系,建立了东营北带砂泥过渡带“源储一体、源储紧邻、源储分离”3种含油性模式。
关键词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岩相组合,沉积微相,油气赋存模式,常-非过渡
报告人
房贤旭
硕士研究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稿件作者
房贤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存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