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页岩含油性与轻烃散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282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8:19 浏览:88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2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2]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3(19日上午,401)

暂无文件

摘要
轻烃散失制约了页岩含油性的准确评价,但由于轻烃散失动态过程尚不明确,散失规律不清,页岩散失轻烃的定量恢复还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油为研究对象,在查明页岩油微观赋存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页岩含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热模拟生烃-散失实验,探讨了轻烃散失的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页岩油主要以游离油和吸附油两种形式存在于页岩储层中,其中游离油主要赋存于粒间孔、溶蚀孔和裂缝等较大孔隙中,而吸附油则主要赋存在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内部孔隙。此外,页岩含油性受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比表面积和热成熟度等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页岩油轻烃散失动力学曲线表明,散失过程分为早期快速散失和晚期缓慢散失两个阶段,且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总有机碳(TOC)含量与轻烃散失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散失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不同页岩岩相(块状、层状和纹层状)的散失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纹层状页岩的散失速率与散失量均最高。有机质成熟度与散失量和散失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脆性矿物与黏土矿物的含量也影响了轻烃散失量;孔隙结构参数,如孔径、孔体积、比表面积,对轻烃的散失过程均有影响,但作用不同;此外,随着游离油量和吸附油量以及游吸比的增加,轻烃的散失速率和散失量均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剖析不同岩相页岩油轻烃散失的动态过程,明确差异散失的主控因素,对进一步探索散失轻烃定量恢复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页岩油,含油性,轻烃散失
报告人
党伟
教授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稿件作者
党伟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封宇博 西安石油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