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期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地质意义
编号:283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8:20 浏览:83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4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2]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3(19日上午,401)

暂无文件

摘要
怀远运动影响下的风化壳储层是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新方向。寒武系顶部受暴露剥蚀和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强烈,具备岩溶储层发育潜力,但岩溶古地貌尚未得到恢复,难以满足勘探的要求。基于测井、岩心及野外等资料,开展地层划分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优选马三段顶面作为印模法的基准面,统计寒武系顶部与马三段顶面间的厚度,将古地貌单元划分为岩溶高地、斜坡和盆地,在岩溶斜坡中划分出次级地貌单元—残丘。研究区在怀远运动期为西高东低的格局,西部庆阳-鄂尔多斯为岩溶高地,中部岩溶斜坡发育乌审旗等残丘地貌,东部吕梁为岩溶盆地。根据古地貌单元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内的残丘有利于储层的形成,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关键词
怀远运动,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古地貌,寒武系
报告人
吴淳
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

稿件作者
吴淳 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