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剥蚀历史
编号:288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25:29 浏览:75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4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9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3]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3、专题16.1、专题16.4(19日下午,B2鹭江厅VIP3)

暂无文件

摘要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前,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否继承了相似的古地貌;碰撞之后又是否具有相似的隆升历史,对于我们认知青藏高原的差异隆升过程和理解中亚的古地理变迁具有重要意义,而相关的对比研究至今仍缺乏。因此我们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两个新生代沉积剖面进行了详细的物源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剖面区域的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临近的西昆仑山,和更南部的松潘-甘孜—甜水海地体,还有少量可能来自西羌塘、喀喇昆仑地体或帕米尔。热年代学数据记录了物源区在三叠纪、早白垩世和渐-中新世的隆升剥蚀过程。通过和帕米尔地区的热年代学数据进行对比,我们认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新生代经历了相似的隆升剥蚀历史,反映了亚洲大陆南缘的大陆拼贴过程。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北缘,塔里木盆地,物源分析,低温热年代学,中-新生代
报告人
张世杰
讲师 河南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张世杰 河南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