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凹陷古近系阜二段缺氧透光事件以及对页岩油的勘探启示
编号:28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8:27 浏览:82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专题16.3 古生物、古地理和古环境演变的油气资源效应
溱潼凹陷古近系阜二段缺氧透光事件以及对页岩油的勘探启示
黄谦
[1],唐玄
1,*,何希鹏
2,陈学武
1,高玉巧
2,昝灵
2,花彩霞
2,张培先
2
1.自然资源部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19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新统阜二段页岩中检测出芳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表明E1F2沉积期存在分层水柱和缺氧透光带(PZE)。基于芳基类异戊二烯比值,发现PZE从E1f21的短暂出现演变为E1f22-E1f23持续存在,在E1f24-E1f25消失。PZE的持续性差异使得古湖泊环境和生物群落发生较大的变化。E1F22-E1F23干旱气候下持续性PZE使得咸水藻类和嗜盐原生动物繁盛,湖泊具有极好保存条件和高的生产力,形成了富氢的烃源岩。这使得E1F22-E1F23页岩的生、排烃门限偏低,在低熟-成熟阶段已开始大量生成烃类并排出,排烃效应显著。因此,在评估页岩油甜点时,相关标准值可能会比传统标准值有所降低,同时,E1f22-E1f23富有机质的页岩广泛发育,这意味着斜坡带也可能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潜力。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72164、41927801)
第一作者简介:黄谦(1997—),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气地球化学、页岩油气研究。E-mail:1455495143@qq.com
*通信作者介绍:唐玄(197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地质工程专业,长期从事页岩油气地质研究与资源评价工作。E-mail: tangxuan@cugb.edu.cn
关键词
芳基类异戊二烯,缺氧透光带,地球化学特征,页岩油,溱潼凹陷
稿件作者
黄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唐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