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寒武纪第三期三叶虫组合序列及对比
编号:289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37:23 浏览:78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3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4]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5、专题16.7、专题16.9(19日下午,B2鹭江厅VIP4)

暂无文件

摘要
寒武纪早期是三叶虫演化的最初阶段,见证了其起源和初次繁盛。由于这一时期不同地理单元的三叶虫组合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它们区域乃至全球对比基础还较为薄弱。虽然滇东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被选作我国“下寒武统”的标准地区,但就沉积序列的完整性和三叶虫的多样化程度来看,贵州将在未来寒武纪早期年代地层划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经过八十余年的研究,贵州已经建立了不同相区的多套寒武纪早期三叶虫生物地层框架。不过,由于研究的局限性,贵州寒武系第三阶三叶虫生物地层的概念和对比还存在一些需要明确的部分。本文研究近年来笔者等在野外获得的一手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贵州寒武纪第三期三叶虫序列、组合面貌及层位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对具有较重要生物地层意义的三叶虫类群进行了古生物厘定。相关工作明确了Kueichowia liui带的基本概念,摸清了Ushbaspis constrictus带的分布范围,建议在贵州用Yinites typicalis带取代Drepanuroides带,并以新的三叶虫生物地层框架为基础讨论了贵州如何与临近的滇东乃至其他地理单元进行区域对比。上述内容将为未来寒武纪早期高分辨率地层框架的建立乃至国际界限层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地层,三叶虫,寒武纪
报告人
孙智新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稿件作者
孙智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王德智 贵州大学
曾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赵方臣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