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古新世陆相沉积对晚古新世全球降温事件的响应
编号:284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8:27 浏览:81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0:3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2]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3(19日上午,401)

暂无文件

摘要
古新世时期经历了全球气候波动和显著的碳循环扰动。在新生代早期的温室气候背景下,一次短暂的晚古新世全球降温事件在海洋记录中被识别出来。然而,陆地系统对这一降温事件的响应知之甚少。我们利用中国东部苏北盆地保存完好的岩芯,对古新世阜宁组II段(E1f2)的湖相沉积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铁组分、碳酸盐和有机碳碳同位素分析和矿物学观察。化学(化学蚀变指数,Al/K比值)和矿物学(矿物学蚀变指数,粘土/长石比值)指标都呈现出一致的风化和古气候解释,揭示了气候条件从凉爽/干旱向温暖/潮湿的转变。苏北盆地碳同位素与深海记录的对比表明,这一陆地环境记录了短暂的古新世气候降温事件。气候记录和古盐度指标(B/Ga和S/TOC)的结合表明,在凉爽/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苏北盆地发育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体盐度条件(半咸水到咸水),这表明盐度的升高是通过净蒸发条件而非海侵产生的。随后水体盐度的降低反映了在更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降水和淡水径流的增强。铁组分和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系统学揭示了氧化还原条件的波动(铁化缺氧-氧化增强),随着淡水输入的增加,水体通风条件得到改善。我们的研究证明了陆地气候对晚古新世降温事件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揭示了湖泊环境对温室世界降温事件的化学响应。
 
关键词
古气候;盐度;氧化还原;古新世;苏北盆地。
报告人
刘飏
副教授 大连海事大学

稿件作者
刘飏 大连海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