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系油气系统的“亚洲现象”
编号:286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20:49 浏览:79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寒武系油气探明储量在近20年取得了显著提升,从21世纪初的不足10亿吨油当量提升到2023年的超过50亿吨油当量。寒武系油气主要聚集在亚洲,形成了独特的“亚洲现象”。我们认为,这是特殊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生态响应的结果。
寒武纪早期,罗迪尼亚超大陆重组,形成冈瓦纳超大陆,并在东、西冈瓦纳大陆之间形成了古亚洲洋。超大陆裂解和大洋板块俯冲在古陆块上形成了大量裂谷盆地、弧后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为沉积充填和有机质富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寒武纪早期是埃迪卡拉大冰期的结束期。高含氧的寒流到达中、低纬度区,导致古亚洲洋深部可溶有机碳储库氧化,释放二氧化碳,增强了地表温室效应。东冈瓦纳大陆聚合时形成的巨型山脉,在高温环境下风化剥蚀,将大量营养物质(如磷)输入古亚洲洋,在大洋东侧形成了广泛的磷块岩沉积。寒武纪早期是地球生命的大爆发期。动物的多样性发展和食物链延长需要数目异常庞大的初级生产者通过生产有机质,提供最底层的食物来源。蓝细菌和初级真核藻类在营养物丰富的寒武纪海洋中,担负了初级生产者的责任,为沉积物提供了最主要的有机质来源,也形成了大规模的黑色页岩沉积。板块位移和气候变化改变了古亚洲洋在寒武纪中期的构造形态及周缘盆地的沉积记录。古亚洲洋在寒武纪中期形成一个沿赤道近乎对称的环形大洋,形成南、北两个大洋环流。寒武纪中期是显生宙的首个热室环境,全球平均温度比现今高12 oC,导致副热带高压带向两极大幅扩张。这一特殊的构造和气候特征在东冈瓦纳大陆上形成超级季风,使得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大幅扩增,形成广泛的蒸发盐岩沉积,也是寒武系油气系统的最重要盖层,封堵了来自下寒武统黑色页岩的烃类产物。
因此,寒武纪的板块运动和古气候的联合作用导致了古亚洲洋内的古生态系统和沉积组合的突变,最终形成了寒武系油气系统的“亚洲现象”。类似情况在二叠纪末和三叠纪的古特提斯洋演化期曾再次出现。寒武系油气系统的“亚洲现象”提示了一条隐藏在现今亚洲大陆之下的环古亚洲洋油气带,其形成和演化与环古特提斯洋油气带有类似之处,有必要深入研究已取得更多的油气发现。
关键词
寒武系,冈瓦纳,古亚洲洋,生命大爆发,黑色页岩,蒸发岩,气候变化
稿件作者
王华建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晓梅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苏劲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叶云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柳宇柯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