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软体动物矿化贝壳“从0到1”起源与辐射演化
编号:289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37:25 浏览:897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3:2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4]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5、专题16.7、专题16.9(19日下午,B2鹭江厅VIP4)

暂无文件

摘要
        软体动物(贝类)最显著特征是具有钙质的外骨骼,即贝壳。软体动物非矿化祖先往往被认为是埃迪卡拉纪末期标志性化石Kimberella金伯拉虫,但确切的矿化贝壳化石首现于寒武纪纽芬兰世幸运期,以马哈螺类和棱管壳类为代表,由简单原始的棱柱状结构和纤维状结构构成;至纽芬兰世第二期,大量帽状、弓锥状和螺旋状太阳女神螺类软体动物出现,其钙质贝壳多由外层的棱柱状结构和内层的文石层状结构构成;寒武纪第3-4期,处于早期软体动物辐射演化的极盛期,出现具强烈纹饰的帽状贝类和交叉叠片结构的螺旋贝壳,象征现代意义的贝壳已经出现。寒武纪早期软体动物的辐射演化与当时古海水化学和古生态背景的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埃迪卡拉纪晚期 -寒武纪早期,古海水化学;,古海洋生态,贝壳结构
报告人
李洛阳
副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稿件作者
李洛阳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