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状黄铁矿粒度分布揭示威远地区奥陶纪-志留纪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演变
编号:283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8:22 浏览:76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草莓状黄铁矿粒度分布是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重建的关键指标。然而微环境变化、成岩过程中的二次生长和热液作用可能影响粒度分析结果。结合岩相和地球化学数据,剔除干扰因素,是利用草莓状黄铁矿粒度分布解读古水体性质的关键。通过分析威远地区五峰组至龙马溪组页岩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度及地球化学指标(如Mo/TOC、Cu、V/Cr、V/(V+Ni)、U/Th),揭示了奥陶纪至志留纪氧化还原状态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五峰组上段,水体长期弱氧化;(2)五峰组顶部,水体变缺氧;(3)龙马溪组下段,氧含量下降,趋向弱氧化至缺氧;(4)龙马溪组中段,水体氧含量稳定于弱氧化状态;(5)龙马溪组上段,水体氧含量上升,逐渐转为氧化-弱氧化状态。
关键词
草莓状黄铁矿,氧化还原状态,奥陶纪-志留纪边界,五峰组-龙马溪组
稿件作者
籍士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
梁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