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微小节肢动物对有颚类早期演化的启示
编号:288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37:19 浏览:76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4: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4]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5、专题16.7、专题16.9(19日下午,B2鹭江厅VIP4)

暂无文件

摘要

有颚类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真节肢动物。尽管早在寒武纪时已发现有颚类干群及冠群的化石,但有关有颚类起源的研究仍留有空白,以及有颚类相关类群的系统发生位置也有待厘清。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保存有大量软躯体精美化石,为探究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近来,我们对中国早寒武澄江动物群中一种常见的几毫米大的真节肢动物开展了相关研究,这一类群可能是有颚类的潜在类群,却缺乏高精度形态学解析及亲缘演化关系。通过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其他成像技术等技术手段,我们揭示了这一类群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如一些新的结构、附肢的位置及软躯体构造的细节等。此外,我们还对关键性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并对其古生态进行了讨论。将形态学与系统发生分析相结合,我们重建了这一类群的演化位置,并为有颚类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有颚类,显微断层扫描,系统发生分析
报告人
刘瑶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稿件作者
刘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曾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赵方臣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朱玉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殷宗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朱茂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