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显微组分分类、成因及演化
编号:283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26 11:42:11
浏览:76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沉积岩时代古老、生源简单,但有机显微组分面貌却很复杂。通过对大量国内外自然演化和人工熟化系列样品的观察和分析,基于生源、成因、沉积转化及热成熟作用4个主控因素,提出将古老沉积岩的显微组分划分为类镜质组、腐泥组、固体沥青组、动物有机碎屑组和惰质组。低成熟的古老海相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以层状藻类体、沥青质体和矿物沥青基质为主;高-过成熟的古老海相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以源内固体沥青为主;笔石表皮体常见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其中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其中最具特征且以往易被忽视的显微组分的成因,前寒武纪样品中类镜质组颗粒的成因可能为早期成岩过程低等水生生物遭受微生物降解所形成;源内固体沥青为经一次运移残留在烃源岩内的可溶有机质裂解后的固体残留物或者腐泥组残余干酪根吸收同化可溶有机质后的热演化固相产物。通过自然演化系列样品和热模拟样品的综合研究,明确了中国高-过成熟的前寒武纪、寒武纪和奥陶纪—志留纪含笔石页岩有机质的“前世”分别类似于中元古代下马岭组、寒武纪Alum页岩和奥陶纪含笔石Alum页岩有机质的“今生”,提出笔石表皮体、类镜质组颗粒和源内固体沥青反射率都可以用于表征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关键词
源内固体沥青;笔石表皮体;显微组分;前泥盆纪;有机岩石学;海相烃源岩;页岩
稿件作者
罗情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钟宁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李美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吴进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mranKhan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张烨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陈清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中心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叶祥忠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07地质队
李文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纪文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刘安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郝婧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姚立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吴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