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古近纪棕榈科的分布及其物种多样性
编号:287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25:24 浏览:78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6:2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9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3]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3、专题16.1、专题16.4(19日下午,B2鹭江厅VIP3)

暂无文件

摘要
        古近纪青藏高原分布着广阔的低地,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生长着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植被面貌,也孕育了多样的热带、亚热带性质植物类群,其中的代表性植物类群就是棕榈科植物。近期我们在青藏高原中部的班戈县、双湖县,藏东南的贡觉县、芒康县,以及藏南的拉孜县等地区均发现了大量形态各异的棕榈科化石,具有掌状叶和羽状叶,代表了棕榈科不同的类群,表明古近纪棕榈植物曾经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这些棕榈科化石类群的发现为青藏高原的差异抬升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并为古近纪青藏高原的环境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青藏高原众多棕榈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棕榈科在古近纪可能由印度扩散至青藏高原,并且地史分布范围远比现在更为广泛,尤其是在古近纪分布至现今不再适合其生长的高寒地区,对理解棕榈科的生物地理历史以及其物种多样性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藏高原,棕榈,古近纪
报告人
高毅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稿件作者
高毅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苏涛 成都理工大学
李树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宋艾 成都理工大学
周浙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