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区:Asia/Shanghai
S6-4 |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10、专题6.13(19日上午,201)@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2024年05月19日 08:00~12: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01 会议主席:辜克兢/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非栗/厦门大学;王磊 Professor/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孙启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13 发布时间:2024-05-15 16:27:50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6.10 河口海岸水动力与沉积动力过程 | ||||
召集人:陈兆云、刘志强、宋德海 | ||||
08:00 | 08:15 | 15 | 1042 |
粘性沙冲淤经验参数的约束条件探索:潮周期平均平衡条件和简化冲淤方程的应用胡鹏 教授/浙江大学
|
08:15 | 08:30 | 15 | 1051 |
热带气旋对南黄海辐射沙脊沉积动力过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杨刚 讲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08:30 | 08:45 | 15 | 1041 |
层化陆架浅海温度锋面对近岸泥沙输运的阻碍效应及机制仲毅 助理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08:45 | 09:00 | 15 | 1045 |
环山东半岛物质离岸扩散强度的多因素探讨石勇 助理教授/南京大学
|
专题 6.13 海洋环境放射化学及同位素示踪 | ||||
召集人:吴俊文、门武、王锦龙 | ||||
09:00 | 09:10 | 10 | 1081 |
东中国海关键人工核素的源汇过程与迁移规律王锦龙/华东师范大学
|
09:10 | 09:20 | 10 | 1094 |
海岸带蓝碳系统放射性氡原位、连续、高分辨监测及其海洋学意义陈小刚 副教授/西湖大学
|
09:20 | 09:30 | 10 | 1096 |
南海的3H-3He年龄、表观耗氧速率及有机碳输出通量谢腾祥 副教授/西南科技大学
|
09:30 | 09:40 | 10 | 1086 | |
09:40 | 09:50 | 10 | 1093 |
Mapping radium isotopes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submarine groundwater in the eastern Chinese seas刘建安 副研究员/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09:50 | 10:00 | 10 | 1088 |
不同水体中氚的分布及示踪应用赵鑫鑫 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
|
10:00 | 10:30 | 30 | 茶歇 | |
10:30 | 10:40 | 10 | 1090 |
钍(228Th/232Th/234Th)示踪技术三重奏林武辉 教授/集美大学
|
10:40 | 10:50 | 10 | 1085 |
Ar-39定年方法及其在海洋中的应用万兆丰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0:50 | 11:00 | 10 | 1087 |
碘-129:揭示北极海洋碘循环的新视角齐远志 博士后/东京大学
|
11:00 | 11:10 | 10 | 1095 |
铀系核素活度不平衡示踪海洋颗粒物动力学研究进展和展望钟强强 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11:10 | 11:20 | 10 | 1084 |
利用KNiFC-PAN快速测量海水中的放射性铯及其应李则书 博士研究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
11:20 | 11:30 | 10 | 1082 |
基于近十年的综合研究看源自福岛核事故的钚同位素分布和环境影响陈吉生/汕头大学
|
11:30 | 11:40 | 10 | 1089 |
福岛137Cs在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长期输运过程及其向南海的入侵张福乐 博士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11:40 | 11:50 | 10 | 1092 |
福岛第一核电厂港区内鱼类放射性铯辐射剂量评估许垚堯 本科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1:50 | 12:00 | 10 | 1091 |
西北太平洋铯同位素示踪的水体运移与混合门武 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S6-5 |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6、专题6.8(19日上午,203)@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2024年05月19日 08:00~12: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03 会议主席:辜克兢/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非栗/厦门大学;王磊 Professor/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孙启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13 发布时间:2024-05-15 16:27:50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6.6 海洋活性气体(CH4,N20,DMS,VOC 等)的收支,通量与过程机理 | ||||
召集人:万显会、张洪海、郑越、谭羽俊 | ||||
08:00 | 08:12 | 12 | 2650 |
中尺度涡旋过程对甲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李晓军 博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
08:12 | 08:24 | 12 | 2649 |
夏秋季节转换时期水体层化迅速消退导致脉冲式海-气甲烷通量臧昆鹏 副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
|
08:24 | 08:36 | 12 | 2647 |
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部分抵消热带红树林蓝碳系统碳汇潜力符春蔚 硕士研究生/海南大学
|
08:36 | 08:48 | 12 | 2646 |
调水调沙对黄河河口及邻近海域水-气CO2通量影响姚远 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学
|
08:48 | 09:00 | 12 | 2648 |
基于溶解氧氧同位素来量化氧亏损的关键控制过程朱卓毅 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
专题 6.8 冷泉热液极端环境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适应性机制 | ||||
召集人:庄光超、李江涛、孙进 | ||||
09:00 | 09:15 | 15 | 2737 |
南海冷泉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十年回顾和展望王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09:15 | 09:25 | 10 | 2758 |
深海冷泉西伯达管虫共生体系的单细胞解析王昊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09:25 | 09:35 | 10 | 2760 |
深海贝壳在富硫环境中的适应性形成刘闯 副教授/河海大学
|
09:35 | 09:45 | 10 | 2765 |
基因组学揭示深海冷泉扇贝和化能自养细菌高度紧密的细胞外共生系统林逸涛 博士研究生/香港浸会大学
|
09:45 | 09:55 | 10 | 2767 |
深海热液阿尔文虾基因表达节律的潮汐控制张弘引 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
09:55 | 10:05 | 10 | 2764 |
More than just a source of nutrients——“双原位”视角下的甲烷氧化共生菌生理作用与生态贡献陈浩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0:05 | 10:35 | 30 | 茶歇 | |
10:35 | 10:50 | 15 | 2738 |
深海热液微生物驱动元素循环周之超/深圳大学
|
10:50 | 11:00 | 10 | 2740 |
深海冷泉脱氮过程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姜秋云 博士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11:00 | 11:10 | 10 | 2763 |
南海F冷泉区沉积物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吴柄政 博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
11:10 | 11:20 | 10 | 2766 |
冲绳海槽中北段冷泉流体侧向运移研究:来自冷泉碳酸盐岩的证据李昂 副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11:20 | 11:30 | 10 | 2762 |
全球冷泉系统中未被充分研究的细菌—Candidatus Effluviacota—的基因组特征宿蕾 博士后/同济大学
|
11:30 | 11:40 | 10 | 2761 |
甲烷渗漏环境下沉积物Mo同位素组成的三种模式苗晓明 博士后/中国海洋大学
|
11:40 | 11:50 | 10 | 2757 |
甲烷有氧氧化控制了来自全球冷泉系统的甲烷大气释放毛士海 博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
11:50 | 12:00 | 10 | 2756 |
冲绳海槽冷泉沉积物中铁-碳-硫循环的耦合过程研究徐翠玲 副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S6-6 |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4、专题6.9(19日上午,205)@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2024年05月19日 08:00~12: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05 会议主席:辜克兢/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非栗/厦门大学;王磊 Professor/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孙启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13 发布时间:2024-05-15 16:27:50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6.4 海洋有机质生地化循环 | ||||
召集人:沈渊、何丁、刘同存 | ||||
08:00 | 08:12 | 12 | 930 |
海洋惰性有机碳库中被低估的陆源有机碳贡献易沅壁/香港科技大学
|
08:12 | 08:22 | 10 | 928 |
基于图学习的溶解有机质分子同分异构物向量预测刘同存 讲师/浙江农林大学
|
08:22 | 08:30 | 8 | 926 |
口头报告
|
08:30 | 08:40 | 10 | 922 |
海洋微生物驱动产生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 的过程与机制蔡阮鸿 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
|
08:40 | 08:50 | 10 | 927 |
大型海藻的溶解态碳汇效应研究李鸿妹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08:50 | 09:00 | 10 | 929 |
河口不同来源DOM的分子组成特征及其对微生物降解的动态响应机制研究李朋辉 助理教授/中山大学
|
09:00 | 09:10 | 10 | 925 |
长江口溶解有机质组成的季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富韬 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
|
09:10 | 09:20 | 10 | 924 | |
09:20 | 09:30 | 10 | 923 |
西北冰洋楚科奇海溶解有机质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变化林辉 助理研究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
专题 6.9 海洋沉积与环境演变:古地磁和环境磁学视角 | ||||
召集人:王峰、时美楠、李明坤 | ||||
09:30 | 09:45 | 15 | 859 |
海-陆耦合过程在北半球冰盖形成中的作用仲义 副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
|
09:45 | 10:00 | 15 | 851 |
九龙江河口典型潮滩沉积微相分异的环境磁学识别潘大东 副教授/闽南师范大学
|
10:00 | 10:30 | 30 | 茶歇 | |
10:30 | 10:40 | 10 | 855 |
罗布泊盐湖沉积环境磁学特征与早期成岩作用李文 讲师/东华理工大学
|
10:40 | 10:50 | 10 | 854 |
重力流与沿岸流交互作用下现代黄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演化安世康 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
|
10:50 | 11:00 | 10 | 856 |
宁绍平原下垫面的干湿变化影响了新石器文化的发展:来自磁性矿物组合的证据陈莹璐 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
|
11:00 | 11:10 | 10 | 849 |
中世纪暖期台风频发引起长江水下三角洲大规模侵蚀冯威 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
|
11:10 | 11:20 | 10 | 857 |
早中全新世冲绳海槽氧化还原事件的磁学证据及其与黑潮演化的联系王峰 讲师/汕头大学
|
11:20 | 11:30 | 10 | 858 |
末次冰消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周铭鑫 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1:30 | 11:40 | 10 | 853 |
珠江口现代沉积物源的磁学示踪研究李明坤 助理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
|
11:40 | 11:50 | 10 | 852 | |
11:50 | 12:00 | 10 | 850 |
华南沿海潟湖沉积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李晓琳 本科生/广州大学
|
S6-7 |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1、专题6.2(19日下午,302)@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2024年05月19日 13:00~18: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2 会议主席:辜克兢/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非栗/厦门大学;王磊 Professor/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孙启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13 发布时间:2024-05-15 16:27:50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6.1 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机理 | ||||
召集人:刘志宇、汪嘉宁、张志伟、杨洋 | ||||
13:00 | 13:10 | 10 | 2578 |
中尺度涡旋对黑潮流域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影响张旭/北京大学
|
13:10 | 13:20 | 10 | 2575 | |
13:20 | 13:30 | 10 | 2584 |
中尺度涡旋形变及伴随的跨尺度能量转化研究邱春华 教授/中山大学
|
13:30 | 13:40 | 10 | 2577 |
吕宋海峡内产生于黑潮-岛屿相互作用的亚中尺度相干涡旋张新城 讲师/中国海洋大学
|
13:40 | 13:50 | 10 | 2573 |
黑潮流域涡动能的季节变化闫晓梅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3:50 | 14:00 | 10 | 2586 |
中尺度涡和次中尺度过程对黑潮延伸体区混合层的影响丁扬 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
|
14:00 | 14:10 | 10 | 2585 |
黑潮延伸体区域次中尺度垂向热输运的特征、机制及预测陈儒 教授/天津大学
|
14:10 | 14:20 | 10 | 2587 | |
14:20 | 14:30 | 10 | 2570 |
阿古拉斯流系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及涡动能的季节变化李盟盟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4:30 | 14:40 | 10 | 2574 | |
14:40 | 14:50 | 10 | 2580 |
赤道太平洋海区亚中尺度涡垂向热输送机理及其气候效应王胜鹏 副研究员/崂山实验室
|
14:50 | 15:00 | 10 | 2579 |
口头报告
|
15:00 | 15:10 | 10 | 2576 |
风浪热流耦合作用对近海双界面边界层系统演化与融合的影响陈笔澄 副教授/厦门大学
|
15:10 | 15:20 | 10 | 2583 |
湍流热成风平衡再层化效应的尺度适应参数化方案杨培冉 博士后/崂山实验室
|
15:20 | 15:30 | 10 | 2581 |
朗缪尔超级体生成机制—近海表底外强迫强迫朝向效应黄嘉豪 硕士研究生/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
15:30 | 16:00 | 30 | 茶歇 | |
专题 6.2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热带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 | ||||
召集人:胡石建、陈更新、刘飞 | ||||
16:00 | 16:10 | 10 | 2721 |
印尼贯穿流时空变化及气候效应李明婷 副教授/中山大学
|
16:10 | 16:19 | 9 | 2724 |
印尼贯穿流路径及其季节变化姚凤朝 副教授/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
16:19 | 16:28 | 9 | 2732 |
Intensification of decadal Sea Surface Salinity variability in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吴玥 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6:28 | 16:37 | 9 | 2733 |
Off-equatorial vertical velocit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马杰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6:37 | 16:46 | 9 | 2727 |
太平洋金枪鱼对海洋热浪的生态响应研究连鹏 助理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16:46 | 16:55 | 9 | 2726 |
亚中尺度过程在近海海洋热浪的作用分析贾文韬 讲师/国防科技大学
|
16:55 | 17:04 | 9 | 2728 |
孟加拉湾西北部涡旋对:特征、动力和年际变化钟文静 硕士研究生/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
17:04 | 17:12 | 8 | 2731 |
基于深度学习的印尼贯穿流反演与预测研究辛林超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7:12 | 17:20 | 8 | 2725 |
印度洋偶极子引起孟加拉湾秋季海洋热浪增加梁坤明 博士研究生/中山大学
|
17:20 | 17:28 | 8 | 2729 |
热带西太平洋极端次表层海洋热浪事件的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李诗翰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7:28 | 17:36 | 8 | 2723 |
全球珊瑚礁区海洋热浪和寒潮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任天飞 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 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珊瑚礁研究中心/海洋学院
|
17:36 | 17:44 | 8 | 2722 |
西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演变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2020-2022三年拉尼娜的关联研究蒋欢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7:44 | 17:52 | 8 | 2730 | |
17:52 | 18:00 | 8 | 2734 |
南海典型中尺度过程对台风“海鸥”(2014)的响应赵则正 硕士研究生/国防科技大学
|
S6-8 |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12、专题6.14(19日下午,304)@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2024年05月19日 13:00~18:00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304 会议主席:辜克兢/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非栗/厦门大学;王磊 Professor/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孙启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时刻表 V13 发布时间:2024-05-15 16:27:50 |
|||
开始 | 结束 | 持续 | 编号 | 标题 |
---|---|---|---|---|
专题 6.12 天然气水合物与浅层气:勘探、开采及环境评价 | ||||
召集人:张如伟、苏不波、段晓勇、殷振元、苏建锋 | ||||
13:00 | 13:12 | 12 | 1121 |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实验分析陈强 高级工程师/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13:12 | 13:24 | 12 | 1116 |
海底浅层水合物气体通道的深拖电阻率成像研究邱宁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13:24 | 13:36 | 12 | 1115 |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突破 与资源意义张伟 高级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13:36 | 13:48 | 12 | 1126 |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蠕变行为表征李彦龙 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13:48 | 14:00 | 12 | 1122 |
沉积物属性对天然气水合物在细粒沉积中富集的控制意义白辰阳 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4:00 | 14:12 | 12 | 1125 |
南海北部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系统的发育成因机制研究任金锋 高级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14:12 | 14:24 | 12 | 1118 |
基于等效介质理论的孔隙型水合物储层电性特征研究胡旭东 讲师/东华理工大学
|
14:24 | 14:36 | 12 | 1119 |
海域水合物与游离气共存带测井识别及定量评价屈翠侠 高级工程师/中油测井
|
14:36 | 14:48 | 12 | 1123 |
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分子模拟研究张正财 研究员/崂山国家实验室
|
14:48 | 15:00 | 12 | 1124 |
南海北部高饱和度水合物矿藏的烃类气体来源与成因机制赖洪飞 高级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15:00 | 15:12 | 12 | 1120 |
天然气水合物释放甲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实验和数值研究万义钊 副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15:12 | 15:24 | 12 | 1117 |
南海北部近期活动水合物系统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靳佳澎 副研究员/崂山实验室
|
15:24 | 16:00 | 36 | 茶歇 | |
专题 6.14 海洋岩石圈结构与形成演化 召集人:张锦昌、索艳慧、于有强 | ||||
主持人:张锦昌、郭鹏远 | ||||
16:00 | 16:10 | 10 | 1145 |
洋底高原构造演化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董冬冬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16:10 | 16:20 | 10 | 1148 |
洋脊伴生洋底高原中的线性磁异常黄彦铭 副教授/长江大学
|
16:20 | 16:30 | 10 | 1149 |
雷琼火山深部热液-岩浆系统的大地电磁成像研究李鑫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16:30 | 16:40 | 10 | 1146 |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穿时演化是否受到海南地幔柱迁移影响邱宁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16:40 | 16:50 | 10 | 1152 |
双热动力系统驱动的琼东南盆地岩石圈非均一伸展机制研究李朝阳 讲师/山东科技大学
|
16:50 | 17:00 | 10 | 1144 |
基于地震接收函数的南海西北部陆缘岩石圈结构与地幔动力学特征研究林泽晖 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17:00 | 17:10 | 10 | 1151 |
珠江口盆地惠东隐伏断裂带海陆响应特征史超奇 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
|
17:10 | 17:20 | 10 | 1147 |
南海跃迁洋脊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王利杰 高级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17:20 | 17:30 | 10 | 1154 |
大洋转换断层岩石圈深部结构与地震活动于志腾 副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17:30 | 17:40 | 10 | 1153 |
楚科奇边缘地岩石圈各向异性特征研究许豪玮 博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
|
17:40 | 17:50 | 10 | 1150 |
重力和岩石圈强度对贫岩浆型大陆边缘非对称结构和断层模式的控制王元 硕士研究生/吉林大学
|
17:50 | 18:00 | 10 | 1155 |
基于扇形小波的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有效弹性厚度计算及其岩石圈结构演化分析张晓宇 硕士研究生/山东科技大学
|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