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绍平原下垫面的干湿变化影响了新石器文化的发展:来自磁性矿物组合的证据
编号:85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09:51:07 浏览:830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浙江宁绍平原的姚江谷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该区域古文明的兴衰与古人类的活动与海平面波动的响应关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利用磁性矿物组合的赋存特征重建了该区域百年尺度水文与地貌环境变化信息。结果表明,胶黄铁矿和黄铁矿富集层对应于高水位引起的还原环境,而赤铁矿/针铁矿富集层与暴露的成土期相对应。黄铁矿和磁铁矿层在8.2 ka降温事件附近的交替出现,反映了该事件发生时沉积环境的快速波动。赤铁矿/针铁矿和胶黄铁矿层在7.5~6.5 cal ka BP的频繁波动,表明在海平面上升速率趋缓背景下,海洋环境向淡水环境转换前,潮滩环境百年尺度的氧化还原环境的更替。在6.2~5.8 cal ka BP形成的赤铁矿/针铁矿富集层指示了一期成土阶段,它与6.5~5.5 cal ka BP期间的海侵/洪涝的水文事件的相间出现,反映了该区域旱涝急转的现象,这是研究区域水稻种植在6.0 cal ka BP中断的可能原因。而另一赤铁矿/针铁矿富集层,反映了在4.7~3.0 cal ka BP期间长期的干旱,这可能导致良渚文化衰亡及其被不发达文化替代的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认为磁性矿物组合与地球化学手段相结合,可为提取百年尺度的水文地貌环境变化提供了新方法,为深入理解古人类活动与古环境变化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环境磁学,胶黄铁矿,全新世,人类活动,反铁磁性矿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