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冷泉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十年回顾和展望
编号:273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7:49:01 浏览:815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9: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S6-5]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6、专题6.8(19日上午,203)

暂无文件

摘要
我国南海陆坡蕴藏巨大的可燃冰资源,研究可燃冰形成机制,稳态因子和微生物介导的地球化学过程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可燃冰矿区的甲烷渗漏形成了深海绿洲,对底栖生态和周边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都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南海冷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台湾海峡的F站位和海马冷泉。微生物是了解冷泉形成和演化的关键,但是由于其不可培养性,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在过去的十年期间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介导的地球化学循环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从复杂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再到分子进化学和地球化学循环相结合的研究都展现了多学科交叉在深海微生物学研究中的推动作用。随着创新技术和大数据挖掘的进一步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对冷泉生态系统的各个层级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深化我们对冷泉在地球碳循环中的地位的认识。在未来能源供给的巨大需求下,我国也在逐步开展可燃冰开采,其带来的潜在负面生态效应和相应的原位生态监测研究也是冷泉未来研究的重要机会。
关键词
冷泉,微生物基因组
报告人
王勇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稿件作者
王勇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