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热流耦合作用对近海双界面边界层系统演化与融合的影响
编号:257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08:55 浏览:82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6]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S6-7] 主题6、海洋地球科学 专题6.1、专题6.2(19日下午,302)

暂无文件

摘要
近海作为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连通地带,其边界层湍流是三圈动量、能量与物质相互交换的重要机制。近海湍流在动力学上是海洋多尺度运动能量汇的一部分,同时混合效应对各类营养物与污染物进行再分配,影响近海环境生态过程。近海边界层动力学复杂,因为同时存在表底两处驱动力(风热浪流)及明显日周期强迫特征,所生成的湍流会在水体中层产生强烈的周期性相互作用,对湍流能量和通量影响显著。但该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无法精确量化。当前研究通过近海边界层大涡模拟对该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索。结果表明,近海边界层根据驱动力变化会出现分离、融合与过渡三种日周期状态,且这三种状态的生成与周期性潮流及近海朗缪尔湍流的相互作用息息相关。
关键词
近海边界层,朗缪尔湍流,海洋湍流,大涡模拟
报告人
陈笔澄
副教授 厦门大学

稿件作者
黄嘉豪 厦门大学
ChameckiMarcel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李庆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陈笔澄 厦门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