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跃迁洋脊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编号:114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2:18:18 浏览:91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洋壳结构记录了洋脊跃迁前后地幔性质、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化,对认识洋壳增生过程和洋脊跃迁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渐新世末,洋脊跃迁是南海重大构造变革事件,造成了陆缘盆地大规模结束断陷,并开始发育多个大型深水沉积盆地,并且使得西南次海盆开始海底扩张。本研究基于大量深反射地震、单道地震、重磁和多波束地形资料,系统获取了中央海盆北部渐新世末(25-23.6 Ma)废弃洋脊(17˚N)及跃迁前后洋壳结构。结果显示,废弃洋中脊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被近2条近南北和北北西-南南东走向不连续的转换断层分割,且呈现出不同扩张速率的洋壳结构特征。西段基底平坦、快速扩张的厚度洋壳和基底隆起,现今地壳厚度约8-12km,表明洋脊跃迁发生前西部岩浆供给充足;往东部马尼拉海沟方向地壳结构呈现基底发育大量相向倾斜断块,Moho反射连续性差、振幅强度变弱,具有慢速扩张特征。结合不同磁异常条带解释模型和扩张速率,我们重新确定了残留扩张脊沿走向的变化的位置,大约17.3˚N处。跃迁后的同扩张构造呈NE走向,与残留洋脊呈明显倾斜。结合前人研究,提出周缘板块重组造成的构造应力场变化在南海晚渐新世末在洋脊跃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不是海南地幔柱的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