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国海关键人工核素的源汇过程与迁移规律
编号:108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7 09:07:55
浏览:87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核素泄露到海洋环境,东电公司为了冷却反应堆,将海水注入,导致产生了大量的核污水,2023年8月,日本开始把这些核污水排放到海洋中,并计划30年排完,此举引发了全球对该行为对海洋放射性影响的关注。要评估影响程度,对于一些关键人工核素的源汇过程和迁移转换规律的理解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对东中国海(渤海、黄海和东海)中的关键人工核素(90Sr、129I、137Cs和Pu同位素)进行了调查,发现地下水对中国近岸的90Sr的分布具有重要贡献,占到河流输入的50%。129I、137Cs和Pu同位素与90Sr不同,地下水贡献很小,可以忽略,外海水输入占主导。这些核素在中国海的输运受到长江冲淡水、沿岸流、台湾暖流、黑潮及其分支等水团的影响,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输运路径。核素在埋藏到沉积物后,伴随着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降解,还会再次迁移,比如,137Cs的再移动会导致沉积柱中对应于1963年的峰变宽甚至消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