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系统的发育成因机制研究
编号:112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2:08:30 浏览:78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系统往往发育中-高饱和度的水合物及其下伏伴生气,是海域广泛分布的一类水合物资源,也是海底灾害、冷泉系统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认识其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南海北部海底观测、岩心、测井、地震及测试分析资料,系统总结了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系统发育的地貌、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方面的识别标志,发现渗漏型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渗漏通道内。按照渗漏通道形成的机械失稳方式不同将其分构造圈闭控制的水力破裂型渗漏通道和高角度断层控制的剪切破裂型渗漏通道。在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系统中,深部气体沿气烟囱、断层等运移并聚集在甲烷水合物稳定带底部附近。当流体压力大于上覆细粒沉积地层的破裂力时,游离气向上突破形成渗漏通道,在渗漏通道内的高角度裂隙网中形成中高饱和度裂隙充填型水合物,在穿越的薄砂层中形成高饱和度孔隙充填型水合物。与活动冷泉相关的渗漏型水合物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①盖层破裂阶段,在超压作用下可能受水合物动力学生长速率的影响;②向上突破阶段,局部升高的盐度和温度维持了热力学三相平衡;③当流体到达海底后,地温趋近背景值,进入稳定渗漏阶段,排盐效应和水合物壳导致的甲烷扩散受限控制了水合物的生成。当冷泉停止活动后,盐度随着的不断扩散而降低,渗漏通道的底部逐渐有新的水合物再次形成。
关键词
渗漏型水合物;渗漏通道;机械破裂;三相共存;南海北部
稿件作者
任金锋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陈雨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