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沿海郊区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来源及粒径变化对氧化潜势的影响研究
编号:185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05:47 浏览:93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4: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2]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专题13.2(18日下午,220)

暂无文件

摘要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气候和人类健康具有深远影响。氧化潜势(OP)是评估PM健康效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于2021-2022年四季,在青岛沿海郊区采集环境大气颗粒物样品,用二硫苏糖醇(DTT)法测量OP,探究了该地区不同天气情景(清洁、雾、霾、沙尘和火灾事件)颗粒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单位体积DTT活性(DTTV)表现为:火灾事件>沙尘天>霾天≈雾天>清洁天;通过可解释机器学习评估了组分与源对OP的重要性,发现水溶性有机碳(26%)和钾离子(22%)是影响 OP的关键组分,燃煤(27%)和生物质燃烧(26%)是对DTTV贡献最大的源;探讨了不同粒径PM OP在人体呼吸道的沉积情况,在冬季和霾天DTTV的沉积量增加。本研究为制定有效的空气质量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氧化潜势,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粒径变化
报告人
李瑞玉
硕士研究生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稿件作者
李瑞玉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闫才青 山东大学
孟庆鹏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房丽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岳阳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薛丽坤 山东大学
朱玉姣 山东大学
姜威 山东大学
杨凌霄 山东大学
高少鹏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刘伟健 青岛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