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对长三角西部地区甲基乙二醛的影响及来源解析
编号:186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05:48 浏览:85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5: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2]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专题13.2(18日下午,220)

暂无文件

摘要
甲基乙二醛是大气中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多种途径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并有较大贡献。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热浪事件频发,但迄今为止,热浪下甲基乙二醛的观测的相关研究较少。2022年夏季,长三角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热浪,本研究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Vocus PTR-ToF-MS)等仪器于SORPES站进行观测分析,并对WRF-Chem模拟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在热浪期间,由于前体物异戊二烯排放大幅增加,甲基乙二醛浓度上升超过两倍,且高温与强辐射会使其浓度峰值的出现提前至7时,随后便开始下降直至黄昏。这导致当温度大于35℃时,甲基乙二醛及其前体物的浓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未针对热浪进行优化的排放清单可能会导致WRF-Chem对甲基乙二醛及其前体物的模拟准确性变差。
关键词
甲基乙二醛,高温热浪,外场观测
报告人
刘昊宇
硕士研究生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刘昊宇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刘腾宇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