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兰州河谷中不同环境条件下气溶胶的组成、来源和潜在源区:地形剖面观测
编号:19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40:54 浏览:796次
口头报告
摘要
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成分对评估其对气候、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然而,在中国西部,关于PM2.5中碳质组分和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我们了解甚少。因此,在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我们基于中国西部兰州河谷这一独特地形,从海拔1500 m到3600 m之间部署了四台相同的采样设备,对PM2.5进行了同步离线采样。研究结果显示, PM2.5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质气溶胶、NO3–和SO42–,在城市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8.07、8.66和6.01 μg/m3,在兰州背景站则为9.94、2.45和3.11 μg/m3。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浓度随着海拔的升高从城市区域逐渐降低至郊区。煤炭燃烧、车辆排放、二次生成、含盐气溶胶和地表扬尘是兰州城区和农村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车辆排放的贡献从城市地区到农村地区逐渐减少。这项研究对于制定针对复杂地形下不同环境条件(城市、农村和背景)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细颗粒物,化学组分,时空分布,来源解析,复杂地形
稿件作者
祁少锋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赵素平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余晔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