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秋季气溶胶分粒径有效密度特性及驱动因素
编号:187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20:23 浏览:78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2]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专题13.2(18日下午,220)

暂无文件

摘要
密度是颗粒物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能有效反映颗粒物化学组成、来源、老化程度。本研究使用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粒径筛分仪(AAC)与粒径谱仪(SMPS)联用系统,测定了杭州市秋季200-508 nm范围内颗粒物的有效密度,结合后向气团轨迹分析颗粒物有效密度与粒径的关系,并利用机器学习进一步探究不同粒径颗粒物有效密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颗粒物平均有效密度范围为1.47(200nm)至1.63 g/cm3(508nm),且与粒径呈正相关。当受到长距离传输气团影响时,有效密度与粒径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进一步分析不同粒径有效密度影响因素发现大粒径颗粒物有效密度与无机盐相关性更高,而小粒径颗粒物有效密度与有机物的相关性更高,说明颗粒物化学组分对有效密度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气溶胶,有效密度
报告人
宋瑶
博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

稿件作者
宋瑶 浙江大学
王志彬 浙江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