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山顶及地面地区大气气溶胶化学组成 及粒径分布特征
编号:187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19:54 浏览:842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6: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2]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专题13.2(18日下午,220)

暂无文件

摘要
关中平原一直是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其污染特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一方面受半干旱气候和黄土高原的影响,地表粉尘的输送较大;另一方面受盆地环境限制和经济发展需求,人为源污染的贡献也十分显著。因此有关关中平原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来源和演化机制的研究很多,但对近地表地区污染如何影响关中自由对流层大气环境的认识仍存在明显不足。本研究与2020年开展了冬夏季华山山顶和地面地区大气综合观测研究,研究发现:夏季NO3和NH4+在SNA中占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SO42-占比则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冬季铵盐贡献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离子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随季节和海拔的变化发生明显的改变。夏季山顶和山脚气溶胶pH值分别为2.7±1.3和3.3±0.42,说明随着气团的垂直传输,气溶胶酸性增强。夏季即使华山高度大部分时间处于边界层之外,白天在山谷风的影响下,华山山脚的气溶胶仍可以通过垂直输送对山顶大气产生影响。夏季华山山顶和山脚两个站点PM2.5中二元羧酸类有机物人为源的贡献显著高于生物源,山顶和山脚C2的形成途径存在差异,山顶为mGly-Pyr-ωC2-C2,山脚为Gly-ωC2-C2。冬季C2的形成途径仍然主要是液相氧化,随着WSOC和C2浓度升高,草酸的δ13C值降低,表明冬季华山SOAs主要是二次反应生成。华山夏季云水呈碱性(pH = 7.6),颗粒物则呈酸性(pH = 3.2),这主要与云相和颗粒相的化学成分有关,且有机酸在平衡云水酸度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化学组成,粒径分布;自由对流层;高山地区
报告人
李建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建军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