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大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 及潜在生态风险
编号:185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05:45 浏览:76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又称生物可利用性,是指重金属进入生物体的难易程度。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是指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可被生物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研究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的认识。
本文通过采集厦门市城区和郊区春、夏、秋、冬四季大气PM2.5样品,利用ALF溶液 (pH=4.5) 对人体肺液进行体外模拟,对大气PM2.5中重金属分别提取1d以及15d,分析测定其中 9种重金属 (V、Cr、Mn、Co、Ni、Cu、Zn、Cd和Pb) 含量, V、Pb、Zn生物可给性较强;Mn、Ni、Co生物可给性相对较弱,春节期间除Zn外,其余8种重金属元素生物可给性均增强;金砖会议期间9种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均降低;雾霾天气下,V、Ni、Zn生物可给性增加。其中生物可给态铅主要来自人类活动,而残渣态铅主要来自当地岩石土壤母质层的风化扬尘。烟花燃放以及雾霾天气主要影响生物可给态Pb来源,对残渣态Pb来源影响不大。大气PM2.5中重金属具有极强的生态风险,且人为污染源的贡献最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