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臭氧污染对含氧有机物单颗粒混合状态的影响
编号:187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20:24 浏览:76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含氧有机物分子(OOMs)的形成和老化过程对探究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生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广州市2022年7月和9月两次典型的长时间臭氧污染时期的含OOM单颗粒的混合状态特征,并结合在线观测的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7月和9月OOM颗粒分别占检测到单颗粒总数的57%和49%,大部分OOM颗粒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都较高,且不包含元素碳和碳氢化合物碎片。尽管SOC/OC的比值在9月份(81%)高于7月份(72%),但两个臭氧污染期OOM单颗粒的质谱特征、类型占比与昼夜分布均表明两个臭氧污染期OOM单颗粒的混合状态和老化程度相同。从清洁期到污染期随着臭氧浓度增加,SOC/OC比值增加,单颗粒中仅含有OOM、硫酸盐和硝酸盐的SEC-OOM类型单颗粒在总的OOM单颗粒中的相对占比显著增加,同时OC-OOM类型单颗粒(以碳氢有机碳组分为主的OOM颗粒)的相对占比逐渐下降,表明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碳氢化合物向含氧有机物转化程度加剧。基于质量浓度观测的SOC分布特征与含氧有机物单颗粒的混合状态均表明从清洁期到污染期,含氧有机物的生成过程得到加强,有机物的整体氧化程度增强。本研究为探讨臭氧污染期有机气溶胶的氧化过程与老化机制提供了新的外场观测思路。
关键词
含氧有机物,臭氧污染,混合状态,光化学反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