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家庭燃料燃烧排放典型棕碳吸光分子的特性研究
编号:187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5-07 09:45:18 浏览:80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3]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S13-2] 主题13、气溶胶与大气环境 专题13.1、专题13.2(18日下午,220)

暂无文件

摘要
人为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PM2.5的重要来源,加剧了空气污染和相关的健康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关中平原地区主要人为来源(工业、机动车和家用固体燃料燃烧)的PM2.5中的多环芳烃(PAHs)和活性氧(ROS)水平。工业排放的主要特征是大量的BbF,BkF和BaF。机动车尾气PM2.5中FLA、PYR、BaA和CHR等4环p-PAHs比例均高于其他来源。家用固体燃料燃烧的特点是甲基萘(M-NAP)的比例高。3种人为污染源ACY、ACE、ANT、1,4- CHRQ和ROS均呈正相关。2环和3环p-PAHs与家庭固体燃料燃烧源的ROS活性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和机动车来源。基于这3种来源对PM2.5中PAHs的相对贡献,我们估计关中地区男性和女性的癌症风险分别为2.95×10−6和2.87×10−6,超过了1×10−6的安全阈值。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北方地区PM2.5中多环芳烃和ROS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多环芳烃,ROS,人为源
报告人
张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张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