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区域水溶性棕碳的光学特性:基于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的认识
编号:188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20:28 浏览:85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棕碳(BrC)作为大气有机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对气溶胶的大气辐射效应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BrC的理化、光学性质对于准确解释有机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于2019年冬季采集了中国八个城市站点和两个区域站点的PM2.5样品,基于相同的分析方法和流程,探讨了中国不同地区在相同季节水溶性棕碳(WS-BrC)的吸光和荧光特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WS-BrC吸光特性与荧光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城市WS-BrC的光吸收系数显著高于中国南方城市以及两个区域站点(7.34 Mm-1>5.86 Mm-1>2.91 Mm-1),且内陆站点高于沿海站点(8.24 Mm-1>4.37 Mm-1),这可能与WS-BrC来源和组成的差异有关。 荧光分析结果显示,低含氧类腐殖质(LO-HULIS)是各站点占比最高的一类荧光发色团物种,其次分别是不含氮的芳香族物种(non-Nas)和高含氧类腐殖质(HO-HULIS)。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尽管HO-HULIS占比相对较低,但其对WS-BrC光吸收的影响最大(28.54%-49.66%),其次分别是LO-HULIS(15.20%-36.67%)和non-Nas(0.31%-25.80%)。 本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WS-BrC的光吸收与荧光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区域的主要光吸收物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