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大力提倡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已经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资源,融入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心理学已日渐成为心理学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分支学科。同时,文化心理学也是社会心理研究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社会心理学的核心研究主题紧密相关。为推动我国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与实践工作,提高文化心理学在促进我国文化建设、树立大国形象中的作用,由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承办第二届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暨2016年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本次论坛及学术年会主题是“社会文化心理学与中国发展”。论坛将于2016年11月5、6日召开。因官方原因,将会议地址改至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的中国最美校园——武汉大学召开。深秋的武大,色彩斑斓,层林尽染。热忱欢迎世界范围内关心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学者专家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会文化问题感兴趣的有关人士莅临本次论坛、共襄盛举。
一、论坛学术委员会
主席:
汪新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会长,南开大学教授)
钟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系教授)
委员(以下按音序排列):
陈红(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西南大学教授)
金盛华(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乐国安(中国心理学会前任会长,南开大学教授)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许燕(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杨宜音(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俞国良(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候任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全全(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前任会长,浙江大学教授)
佐斌(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前任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二、论坛秘书处
秘书长:辛志勇、谢天
三、论坛征稿
论坛组委会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征集论文,请有意参会者于2016年10月25日前,向论坛电子邮箱提交论文题目和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同时提交。中文300字左右)。论坛学术委员会将根据征集论文的选题和摘要,遴选参会论文。
本次论坛特别欢迎聚焦某个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专题研讨会召集人可自行组织3-6篇某专题的论文。召集人提交论文题目时,除每篇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和会议回执,还需额外提供一页以内的召集人个人简介和研讨会专题简介,专题研讨会摘要及相关资料提交截止时间同上。
会后,欢迎与会者可以提交英文论文全文(论文篇幅限定6页)。撰写要求、写作样稿和模板、版面费缴纳方式等具体要求会后发送。论文通过学术委员会初审后,将由美国学者出版社审稿编辑终审,并在美印刷出版,同时提交汤姆森-路透CPCI-SSH/ISSHP国际会议论文集检索收录。
四、论坛地点
武汉·武汉大学
五、会务费
10月25日前付款:500元/人,学生:150元/人。(对公账号信息见后)
当场付款:600元/人,学生:200元/人。
发票:请您在会议报到时携带:①银行汇款凭单;登记:②单位名称、③组织机构代码(请咨询您所在单位的财务处)、④邮寄地址。发票将在会后快递寄给您。
会议住宿,请自理。可参考通知后附的酒店信息。
会议期间,中餐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论坛回执
请将论坛回执与论文摘要(或专题研讨会介绍)于2016年10月25日前一并发往论坛电子邮箱。无论文参会者,可只发送回执。
论坛回执、摘要模板、专题研讨会报名表见附录。
论坛详细议题
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
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
文化心理学与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创新
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文化心理学与发展
社会文化心理学与教育
社会文化心理学与管理
社会文化心理学与沟通本土心理学
中庸研究与当代中国心理发展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冲突与民族认同
社会文化心理学与社会实践
社会文化心理学与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心理
文化心理学的物化研究
文化心理学的技术化研究
文化心理学与文化产品开发
社会文化心理学与哲学
社会文化心理学与宗教
社会文化心理学与艺术
其他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相关议题
11月05日
2016
11月06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