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气象学会2016年工作部署和第二十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的有关决议,现将筹备召开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本届年会设22个分会场: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
征文范围:灾害天气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灾害天气预报理论研究;灾害天气监测、分析技术;灾害天气预报关键技术与方法。
主办单位:天气学委员会 国家气象中心
主 席:毕宝贵 闵锦忠 王 元
S2 副热带气象与气象灾害风险
征文范围:副热带气象学术业务发展前沿及副热带季风影响下的气象灾害风险研究。
主办单位:副热带气象委员会 上海市气象局 华东区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主 席:张人禾
S3 青藏高原与复杂山地天气气候分会场
征文范围:青藏高原地区天气气候异常机理及其影响与预测技术;典型复杂山地天气气候异常机理及其影响与预测技术。
主办单位:高原气象学委员会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主 席:李跃清
S4 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及其影响与对策
征文范围:干旱灾害监测技术研究;干旱指数区域适应性研究;重大干旱事件信息分离及其预测技术研究;干旱陆面过程模式和干旱半干旱区域气候模式发展;干旱灾害早期预警技术;干旱对农业、生态、水资源的影响;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
主办单位:干旱气象学委员会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甘肃省气象学会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主 席:张 强 吕世华 黄建平 周广胜 李耀辉 封国林
S5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征文范围:服务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的监测、检测和归因;气候变化预估、影响评估和气候服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学;低碳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主办单位: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委员会 国家气候中心
主 席:巢清尘
S6 东亚气候变异与极端事件及其预测
征文范围:东亚气候、极端气候事件变异的规律、机理和可预测性;气候预测理论、技术、方法、业务应用等。
主办单位:统计气象学与气候预测委员会 气候学与气候资源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国家气候中心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主 席:宋连春 杨修群 范 可 温之平
S7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亚洲季风与冰冻圈
征文范围: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季风变异的观测事实与驱动因子;极地与冰冻圈气候变化的观测事实和预估;北极海洋-大气-海冰相互作用与北极增暖的联系;亚洲季风与冰冻圈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过程;北极气候变化与热带和中纬度气候异常间的联系。
主办单位:动力气象学委员会 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主 席:陈 文 武炳义
S8 数值模式产品应用与评估
征文范围:对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包括全球中期模式;区域中尺度模式;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及产品应用评估。
主办单位:数值预报委员会 国家气象中心
主 席:沈学顺
S9 水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征文范围:流域精细化面雨量和致灾暴雨预报预测;陆面水文模型及陆面同化;流域灾害性洪水预报和水文干旱预测;水文集合预报;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预报与风险预警;面向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利用和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等气象预报服务新技术。
主办单位:水文气象学委员会 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主 席:谢正辉 魏 丽
S10 城市、降水与雾霾——第五届城市气象论坛
征文范围:城市陆-气相互作用;城市边界层、城市(群)气候与环境效应;城市对降水和雾霾影响等方面的理论、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城市气象科普创新和推广。
主办单位:城市气象学委员会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主 席:苗世光 张宏升
S11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
征文范围:大气成分观测;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等的时空分布;大气化学过程;排放与排放源处理;臭氧、酸雨及其他污染物等的监测与控制;大气成分的健康及生态效应;大气成分在中尺度天气模式、区域气候模式、全球气候模式中的应用及其对天气、气候-环境的影响和反馈。
主办单位:大气成分委员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主 席:张小曳
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征文范围:云(雾)降水物理学;大气环境化学与空气质量研究;大气辐射学及大气探测;大气边界层。
主办单位:大气物理学委员会 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水循环和人工影响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广东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主 席:赵春生
S13 “互联网+”与气象服务——第六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
征文范围: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模式研究;气象服务云建设与大数据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气象服务效益评价技术与方法;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技术与风险管理;影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公众气象服务技术应用;气象服务产品库及系统平台开发技术;水文、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险、风能太阳能、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应用研究。
主办单位:公共气象服务委员会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主 席:潘进军
S14 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农业丰产增效
征文范围: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特色作物精细化种植区划;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评估;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农业保险。
主办单位: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主 席:申双和 郭建平
S15 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业务应用
征文范围: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研究;资料数据分析;观测与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催化剂研究等方面;以及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预报、潜力识别、作业及效果检验等方面的应用等,其中包括人工影响天气新技术、重大工程建设、业务系统建设、标准制定、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交流。
主办单位: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主 席:郭学良
S16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
征文范围:气候变化与重大疫情的关系;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天气、气候变化与人类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城市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污染(酸雨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气候类型对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医疗气象预报方法与技术;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主办单位:医学气象学委员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北京301医院 河北省气象局 上海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主 席:王式功 尹岭 张书余 谈建国
S17 空间天气科学与业务的融合发展
征文范围:空间天气探测;数据应用;建模及预报技术研究。主办单位:空间天气学委员会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主 席:张效信
S18 雷达探测新技术与应用
征文范围:天气雷达、云雷达、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相控阵雷达等的新型探测技术;组网雷达产品业务应用与数据质量控制;雷达维护维修保障与标校技术。
主办单位:雷达气象学委员会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主 席:李 柏 高玉春
S19 雷电物理和防雷新技术——第十四届防雷减灾论坛
征文范围:防雷管理;雷电物理;雷电监测预警;防雷检测;雷电灾害分析与风险评估;雷电防护技术。
主办单位:雷电委员会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主 席:张义军
S20 气象信息化——业务实践与技术应用
征文范围:气象大数据应用案例;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在气象业务领域中的应用;气象业务流程优化与业务系统集约化整合;气象数据加工方法及应用;气象数据资源整合及规范化业务应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高效应用;气象数值模式的并行化处理;气象信息安全管理。
主办单位: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主 席:赵立成
S21 新一代气象卫星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征文范围:卫星大气/海洋/地表等产品研发;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气候变化、数值天气预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主办单位:卫星气象学委员会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主 席:杨 军
S22 青年论坛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主 席:郭建平 陈昊明 李 菲
11月02日
2016
会议日期
摘要截稿日期
初稿截稿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
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分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分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分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谢义炳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郑州市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郑州市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郑州市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冰冻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分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郑州市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气象干旱成因、物理机制、监测预测与影响分会2017年09月26日 中国
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理论与应用技术分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