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特征与演化动态
编号:17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13 13:15:54 浏览:848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2年07月23日 14: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场:[S3] 分会场3 [S3-1] 系统生物学与分子进化

暂无文件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世界范围流行的重大疫情,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和人类健康。新冠病毒的变异、演化和流行趋势,受到国内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我们与合作者在疫情早期通过对公共数据库中新冠病毒基因组全序列进行分子演化系统分析,发现依据两个高度连锁的突变位点(分别位于参考基因组的第8782和28144位),可以把新冠病毒主要分为“L”和“S”两个谱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基于特征位点的分层次谱系划分系统。利用分子进化模拟,首次澄清了以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序列作为人类新冠病毒进化分析外群可靠性方面的争议;通过群体遗传学理论建模并拟合实际数据,探索了新冠病毒传播中的“奠基者效应”,提出5-10个带病毒的入境者足以引起大部分国家/地区的疫情这一观点。与多家团队合作,通过对疫情爆发早期武汉地区271名患者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和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现S谱系病毒感染者中危重症比例显著高于L谱系病毒感染者,而且这种致病性上的差异不受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等因素影响。上述研究工作为解析病毒的进化规律和传播轨迹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诊断及输入型病例可能的风险及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陆剑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陆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目前担任Science Bulletin、hLife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BE)的编委(Associate Editor)。长期从事比较基因组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将组学和演化生物相结合,系统解析真核生物mRNA翻译调控因子的进化特征与驱动机理,并探索其在细胞演化及物种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文章发表在MBE、PLOS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主流学术期刊,部分成果被Faculty of 1000 推荐或被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杂志作为亮点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22日

    2022

    07月25日

    2022

  • 06月15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 07月05日 2022

    提前注册日期

  • 08月01日 2022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