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学”是钱学森先生创立的新兴学科,其核心思想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出发,预测和揭示物质的宏观性质和运动规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 展,物理力学学科在许多领域和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组织我国物理力学领域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物理力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定于 2021年8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
1、大会主席
郭万林 赵亚溥
2、大会学术委员会
主 任:郭万林
副 主 任:冷劲松 李东旭 田永君 杨 丽 赵亚溥
委 员:白雪冬 单智伟 段慧玲 郭 旭 姜利祥 李江宇 李清文 马琰铭 曲绍兴 王建国 王钻开 吴恒安 徐志平 张田忠
张哲峰 张助华 赵增秀 郑 跃 祝文军
秘 书:仇 虎 王红岩
3、大会筹备委员会
赵亚溥 袁泉子 黄先富 杜书恒 郑晓骄 陈璐 各分会负责人
序号 |
分会名称 |
分会议题内容 |
1 |
表界面物理力学 |
(1) 表面物理力学; (2) 界面物理力学。 负责人:杨丽、刘小明 联系人:李聪lc@xidian.edu.cn |
2 |
材料设计中的物理力学 |
(1) 微纳结构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 (2) 二维材料纳米通道构筑及其限域传质; (3) 微纳结构材料实验表征和理论模拟分析; (4) 微纳结构材料中的多场耦合问题; (5) 纳米材料宏观组装体的跨尺度力学研究方法及相关进展; (6) 微纳结构材料在极端条件、生命科学、能源环境等领域应用; (7) 其他相关研究进展。 负责人:吴恒安,王奉超 联系人:朱银波zhuyinbo@mail.ustc.edu.cn |
3 |
超滑的力学及交叉研究 |
超滑的理论、计算、实验和应用研究,议题包括: (1) 固体超滑; (2) 液体超滑; (3) 结构超滑; (4) 超滑其他相关研究(如超疏水,减阻、滑移等)。 负责人:马明,马天宝,吉利,刘益伦,吕存景 联系人:欧阳稳根w.g.ouyang@whu.edu.cn |
4 |
低维材料物理力学 |
(1) 低维材料典型应用及其关键物理力学; (2) 低维材料物理力学理论与计算方法; (3) 低维材料原位物理力学测试分析技术。 负责人:徐志平,陆洋,张洪题,高恩来 联系人:高恩来 enlaigao@whu.edu.cn |
5 |
多尺度物理力学 |
(1) 多尺度物理力学理论与计算方法; (2) 多尺度物理力学计算与模拟; (3) 多尺度物理力学实验测试与表征; (4) 多尺度物理力学中的新问题等。 负责人:魏宇杰,吴恒安,张助华 联系人:仇虎qiuhu@nuaa.edu.cn |
6 |
仿生材料与结构的多尺度力学 |
(1) 仿生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质的“构-效”关系; (2) 复合材料强韧化微观仿生设计理论、模拟与实验; (3) 生物材料仿生力学; (4) 仿生设计与制造; (5) 仿生机器人与仿生器件力学。 负责人:韦小丁、易新、毛晟、吕鹏宇 联系人:毛晟 maosheng@pku.edu.cn |
7 |
非常规能源物理力学 |
聚焦非常规能源开采中相关地质物理力学问题,研讨非常规能源勘探和开发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非常规储层水力压裂; (2) 井壁稳定与井筒完整性; (3) 深部多物理场耦合; (4) 储层数值模拟与开发; (5) 深部岩石力学特性与表征。 负责人:宁伏龙、朱海燕、冯永存、王志乔 联系人:王志乔zqwang@cugb.edu.cn |
8 |
复杂介质与非平衡流动 |
(1) 高温气体非平衡过程; (2) 稀薄气体动力学; (3) 高温高压物态方程; (4) 高超目标光电特性; (5) 复杂介质(软物质)物理力学; (6) 高超声速非平衡燃烧过程。 负责人:王苏、石安华 联系人:廖东骏public202116@163.com |
9 |
高压物理力学 |
(1) 高压下的物质结构及力学特性; (2) 冲击压缩与爆炸物理力学; (3) 高压下物理力学实验技术与表征; (4) 高压下物理力学理论计算。 负责人:崔田、祝文军 联系人:段德芳duandf@jlu.edu.cn |
10 |
空间环境效应物理力学 |
(1) 空间粒子辐照效应与损伤机理; (2) 空间原子氧剥蚀效应与损伤机理; (3) 空间等离子体充放电效应与损伤机理; (4) 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效应与损伤机理; (5) 极端复杂空间环境效应模拟与实验方法; (6) 空间综合环境耦合效应与仿真计算; (7) 深空探测及行星际环境研究进展。 负责人:姜利祥、焦子龙、朱云飞、武强 联系人:朱云飞 benzhu416@163.com |
11 |
空间引力波探测 |
(1) 星间激光干涉测距方法; (2) 惯性传感器关键技术; (3) 无拖曳控制技术; (4) 超稳超静航天器系统; (5) 引力波信号分析与处理; (6) 引力波波源物理。 负责人:罗子人、张敏 联系人:牛宇niuyu@imech.ac.cn、张馨玥zhangxinyue_xpy@ucas.ac.cn 分会公共邮箱:taiji@ucas.ac.cn |
12 |
力-化学耦合过程物理力学 |
(1) 力热电化学耦合理论与计算方法; (2) 复杂环境下的力学-化学耦合实验方法; (3) 锂电池中离子扩散-应力耦合行为及其失效; (4) 高温氧化-应力耦合理论与失效机理; (5) 软物质中化学-力学耦合行为及交互作用; (6) 多孔介质中热-力-化学耦合与输运。 负责人:冯雪、申胜平 联系人:董雪林 dongxl@cup.edu.cn |
13 |
流体界面物理力学 |
(1) 液滴/气泡动力学; (2) 固-液界面相互作用及接触线问题; (3) 界面流动与失稳; (4) 雾化与燃烧; (5) 微纳尺度下的流动与控制; (6) 基于力学原理的功能界表面设计与制造; (7) 凝胶、乳液、胶体、液膜等软物质物理力学问题。 负责人:臧渡洋、李二强、陈龙泉、邓巍巍 联系人:陈龙泉 lqchen@uestc.edu.cn |
14 |
软物质物理力学 |
(1) 软物质本构关系; (2) 软物质多场耦合力学; (3) 软物质损伤和自修复力学; (4) 软材料与结构的波动力学; (5) 软物质凝聚态结构及其力学行为。 负责人:曲绍兴、吕海宝 联系人:肖锐 邮箱:rxiao@zju.edu.cn |
15 |
声子晶体与力学超材料 |
声子晶体与力学超材料的: (1)微结构设计与拓扑优化; (2)波传播与波调控机理; (3)非互易、拓扑绝缘等类量子行为; (4)自适应、非线性、主动可调等行为; (5)工程设计与应用机理; (6)新奇物理及力学行为; (7)设计制备一体化方法与实验方法。 负责人:周萧明、张一慧、王毅泽 联系人:周萧明 zhxming@bit.edu.cn |
16 |
微观生物力学 |
(1) 组织生物力学:肌骨、韧带、心血管等生物力学实验、建模; (2) 细胞生物力学:细胞的力学性质与功能、力学环境与响应、细胞与胞外基质及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等; (3) 分子生物力学: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黏附分子与胞外基质作用,细胞骨架组装动力学,胞内物质输运的力-化学耦合等; (4) 仿生生物力学与生物材料:仿生结构的设计与应用,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等 负责人:施兴华、徐峰、姜洪源、钱劲、李博 联系人:田发林 tianfl@nanoctr.cn |
17 |
增材制造中的物理力学 |
(1) 高分子3D打印; (2) 生物3D打印; (3) 金属与陶瓷3D打印; (4) 4D打印。 负责人:葛锜、尹俊、丁振 联系人:王荣 wangr8@sustech.edu.cn |
18 |
智能材料与结构物理力学 |
(1) 新型力电耦合材料结构设计理论及实验; (2) 电磁智能材料微结构演化及动力学机理; (3) 低维材料铁性机理及多场耦合物理力学; (4) 智能与多级结构力学设计、制备及器件; (5) 智能材料微结构相关光电特性力学调控; (6) 人工神经形态器件功能微结构物理力学。 负责人:郑跃、朱文鹏、罗鑫、陈伟津 联系人:朱文鹏zhuwp3@mail.sysu.edu.cn |
本次会议不接收全文论文投稿,只接收学术报告摘要,可以是已发表或未发 表内容,包括口头报告(含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墙报),请于大会官网下载模板,限一个 A4 页面,内容包括投稿主题代号、题目、作者、单位、摘要正文、2-3 篇参考文献、 报告人简介,文件名命名为“分会场名称-姓名-单位-手机号-投稿类型(口头/墙 报)”。会议将进行 35 岁以下优秀青年报告评选,报告人请于 7 月 1 日前在会议 网站完成注册投稿,谢谢配合!
08月13日
2021
08月15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2023年07月14日 中国 Dalian
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2016年10月14日 中国 绵阳市
第十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2014年10月17日 中国 湘潭市
第十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2009年10月28日 中国 张家界市
第十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2008年09月16日 中国 张家界市
第九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