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FAO,2004)报道,上世纪100年间农业生产系统多样性消失了75%,因多样性衰竭而造成的病虫害灾难和农药危害等一系列生态危机正越演越烈,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健康食品供给造成巨大的挑战。而造成上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全球范围使用单一化(品种内无多样性)的农作物品种全面替代了的100年前品种内具备多样性的自然群体品种。针对上述难题,以长江大学为依托,李晓方教授主持的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及其研发团队,在国内外率先创立了农作物种群育种技术,并联合全国数十家机构,涉及8大作物,11省区进行农业系统多样性品种的研究与应用,并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多样性品种种植业的互联联网公益平台(种群耘平台),致力于在高产的基础上回归自然群体品种多样性的本质属性,将在种群品种推广区域以十倍以上的速度恢复多样性,并以多样性的品种属性,自然达到抗逆稳产与可持续生产的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使用,将为国家农业的“两减一增”(减化肥、减农药,增效益)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突破机遇;种群育种技术经国家科技成果评价:“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创新型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已登录国家科技成果库;种群育种技术目前累计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得审定水稻种群品种2个,即将审定棉花种群品种1个;正在在登记试验的油菜种群品种2个,正在登记试验的甜玉米种群品种2个;还有一批水稻、棉花等种群品种参加全国不同省区的许可试验;推广种群产品数十万亩;还出版首部农作物种群育种专著,发表国内外种群育种论文数十篇;
鉴于上述背景,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家一级学会、慈善组织)主办,长江大学承办,2017年9月17-20日,将召开“全国首届农作物多样性(种群)育种学术交流会”,以促进多样性育种技术研究与种群品种的应用,为解决农业生产系统多样性衰竭导致的诸多生态灾难,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长江大学承办的“全国首届农作物种群(多样性)育种学术交流会”将于2017年9月17-20日,在“楚国古都”、“三国古城”湖北省荆州市召开。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长期致力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将携手长江大学为本次会议全面展示多种农作物种群育种技术及产品提供助力和支持。本次会议将展示第一个公益性授权国际领先的种群育种专利技术、推出第一个育种专家、种植大户与健康农产品对接合作的“种群耘”平台、拟成立第一个多样性育种专项基金、筹建第一个“全国种植业互联网公益联盟”。农业部相关领导亲临指导,更有多位院士、专家做专场学术报。
欢迎农作物育种多样性爱好者、育种专家、种植大户与健康农产品研发人员围绕种植多样性主题和种群育种投稿。
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长江大学承办的“全国首届农作物种群(多样性)育种学术交流会”将于2017年9月17-20日,在“楚国古都”、“三国古城”湖北省荆州市召开。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长期致力于物种多样性保护,将携手长江大学为本次会议全面展示多种农作物种群育种技术及产品提供助力和支持。本次会议将展示第一个公益性授权国际领先的种群育种专利技术、推出第一个育种专家、种植大户与健康农产品对接合作的“种群耘”平台、拟成立第一个多样性育种专项基金、筹建第一个“全国种植业互联网公益联盟”。农业部相关领导亲临指导,更有多位院士、专家做专场学术报。 欢迎农作物育种多样性爱好者、育种专家、种植大户与健康农产品研发人员围绕种植多样性主题和种群育种投稿。
09月17日
2017
09月20日
2017
注册截止日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