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为了推动跨学科、跨地区、国际化的青年人才培养,实现优势资源的深度合作,强化影像记录的田野意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美国崴涞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长江大学文学院联合启动2017年研究生暑期学校和论坛工作,以多个人才平台与学科平台为依托,共同探索培养青年杰出人才的新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暑期学校是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资助的面向国内外研究生招生的高等级教育平台。暑校以华东师范大学强大的民俗学学科为依托,设立前沿学科论题,提供高水平师资,是中外民俗学研究生学习交流的理想选择。
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edio-Recording Folklore Workshop,下简称工作坊)是中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和美国崴涞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的影像民俗学人才培养平台。第一期(2014,中国)、第二期(2015,美国)、第三期(2016,日本)先后邀请全国60多所国内大学的100余名研究生和导师参与工作坊,对中国端午节、美国圣诞节、日本夏祭和中国壮族师公戏实地影像记录,培养了学员们的影像研究的田野素养。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博士生论坛(下简称博士论坛)是教育部名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基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而创建的旨在培养优秀青年作者群体的学术平台。首届论坛(2015)共有400多名博士生报名,论坛遴选招收了55名博士生,第二届(2016)与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合作,以专家报告、分组研讨、田野调查等多种形式,研讨学术前沿问题。通过这个平台,发掘《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优秀作者潜力人才,对扩大博士生视野、增进跨学科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2009年,贵州大学在多年开展东盟研究和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基础上设立了东盟研究中心,2012年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建设单位,成为迄今为止贵州省人文社科研究方面唯一的教育部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3年8月贵州大学成立了实体性研究机构 —— 东盟研究院,全面负责教育部贵州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工作。研究院以“立足贵州,面向东南亚,服务外交大战略”为指导思想,积极承担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主要任务,重点开展东盟国家的教育、文化、农业经济、国际政治等领域的研究。
具体事宜如下:
一、报名条件
1、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学、传播学、历史学及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2、填写报名表(见附件),提交自主完成的2分钟校园生活短片,并由导师推荐;
3、提交字数不少于8000字论文,格式参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论文规范。 
二、报名时间:
2017年4月12日-6月12日
 三、录取说明:
1、录取人数:20人
2、公示时间:2017年6月16日-6月22日
3、解释权归学术委员会
 四、 论坛日程
1、理论学习:7月14日-16日
2、实地调查:7月17日-28日(分组调查上海民俗和贵州民俗)
3、民俗调查总结与影像纪录短片制作:7月29日-7月31日
五、论坛经费
主办方承担学员论坛期间的食宿费、田野调查费,学员承担往返交通费。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14日

    2017

    07月16日

    2017

  • 07月16日 2017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长江大学文学院
承办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长江大学文学院
联系方式
  • 焦 菲
  • 182********
  • 刘 梦
  • 185********
  • 刘 慧
  • 182********
  • 林俊奇
  • 182********
  • 肖艳栩
  • 188********
  • 郑翔益
  • 177********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