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S-CSM次季节至季节预测系统、预测技巧和更多思考
编号:8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6 14:28:23 浏览: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15: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5] 专题1.5 东亚季风短期气候预测及机理 [S1-5] 专题1.5 东亚季风短期气候预测及机理

暂无文件

摘要
基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我们研发了一个次季节至季节预测系统(以下简称CAMS-CSM S2S)。利用该系统2000–20年的21年历史回报试验(共八个集合成员),系统性评估了历史回报的次季节预测性能。分析结果显示,CAMS-CSM S2S对几个关键的气象要素的预测技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整体而言,冬季的预测更准确,但随着预报提前时间的增加,预测技巧较高的区域主要限于热带。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次季节至季节模式(NCEP S2S)相比,CAMS-CSM S2S对500 hPa位势高度的预测水平与NCEP S2S相当,而对降水(地表2米温度)的预测技巧CAMS-CSM S2S更高(略低)。此外,该系统对马登-朱利安振荡和北大西洋涛动的有效预报提前时间分别达到20天和10天以上,与NCEP S2S持平。当前模式的可预测性主要源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但基于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几次实例分析表明,中高纬度环流系统实为关键制约因子,这对次季节模式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指明了进步的空间。
关键词
次季节预测模式,次季节尺度,极端降水
报告人
鄢钰函
副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鄢钰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