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对北极海冰的影响
编号:7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6 11:29:48 浏览:1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20日 17: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7] 专题1.17 台风气候变异机理及预测预估 [S1-17] 专题1.17 台风气候变异机理及预测预估

暂无文件

摘要

热带地区与北极地区之间的遥相关关系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热带天气尺度系统对北极海冰变化的具体影响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综合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式模拟实验,深入探讨了西北太平洋(WNP)和东北太平洋(ENP)热带气旋(TC)活动对北极海冰密集度(SIC)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WNP的累积气旋能量(ACE)与北极-太平洋扇区(APS)的SIC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考虑30天滞后期时,这种相关性尤为突出。具体而言,WNP的TC活动通过激发罗斯贝波列向北极传播,导致APS对流层上部出现异常气旋环流。这种异常气旋环流不仅加深了北极极地涡旋,还减少了北极地区的绝热升温,进而导致北极低层空气的冷却和干燥。这一过程削弱了向下长波辐射,促进了9月APS区域SIC的增加。同时,北极上空的异常气旋环流还抑制了弗拉姆海峡的海冰出口和局部融化过程。
此外,ENP TC活动则通过诱发大尺度经向环流异常,改变了北极的大气环流,使得9月加拿大盆地上空出现异常西北风,导致地表温度和湿度下降,从而促进了海冰的生长。海冰漂移的改变也减少了冰的融化和出口,进一步减缓了9月加拿大盆地海冰的损失。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热带-外热带遥相关在北极气候变异中的重要作用,还表明TC活动可作为预测北极SIC变化的新型热带因子,为理解北极海冰变化的驱动机制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热带气旋,北极海冰
报告人
曾靓莹
博士研究生 国防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曾靓莹 国防科技大学
哈瑶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钟中 国防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0日

    2025

  • 04月0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